角色 | 必备物品 | 可选物品
男方
聘金/礼金(数额以吉利为要,双方协商)
礼饼/喜饼 首饰(订婚戒指、三金/五金或对戒) 四色糖礼盒(如冰糖、桔饼、冬瓜糖、茶叶等) 酒席礼(折现给女方用于款待) 媒人礼(如有媒人,通常男方略多) 酒水与敬祖礼(部分地区备酒与鸡,或折现) 迎亲/上门礼品(如猪肉、鸡鱼等,按俗例) 服装(西装/礼服、皮鞋) | 龙凤烛、排香、祖纸、鞭炮 红丝线、头花/发簪 衣物套装(西服、衬衫、领带/领结) 手表、皮带、皮夹 喜烟、喜糖 订婚书/交换信物
女方
回礼(给男方衣物、鞋帽、包或戒指等,亦可折现)
甜茶/甜汤圆与点心 部分聘礼/礼饼回礼(依习俗回部分或全部) 媒人礼(如有) | 桃礼品者之礼(给男方挑礼者红包) 缘钱组盒、肚兜 衣料(赠与准新郎西装/衬衫等) 订婚戒指/对戒 喜糖喜饼(用于祭祖与分送亲友)
共用/场地
订婚戒指与戒指盒
订婚书(纪念文本) 鲜花、气球、彩带、背景板/道具 音响与播放设备 座位卡、桌牌 饮料、喜糖/小点心 | 订婚宴场地与席位安排 迎宾签到台 摄影/摄像 伴手礼
以上清单可按当地习俗与双方协商增减,兼顾体面与实用即可。
二 仪式流程要点
商议与备礼:双方父母沟通订婚事宜,明确聘金、礼饼、首饰等,并确定日期与地点。
上门下聘/礼俗交接:男方携礼至女方家,常见为六样或十二样礼;女方以甜茶待客,按俗行礼。
交换戒指与聘金:新人互赠戒指,男方交付聘金,女方如不收可原封退回或协商折现。
设宴款待:按约定设席,宴毕按俗进行回礼(部分礼品与四色糖、烛炮等回一半,由媒人带回)。
可选环节:部分地区保留合八字、小定/大定、乞日等传统步骤,可酌情简化或省略。
流程以简洁、尊重、吉意为原则,可灵活调整。
三 数量与礼俗细节
礼数取吉:礼品数量与金额以吉利数字为宜,结合双方经济条件与协商结果确定。
六样或十二样:常见为六样/十二样成双成对,寓意圆满;具体品类依地域与家庭习惯而定。
人数讲究:上门人数多选6/10/12等吉数,部分地区会避开4/8。
媒人礼:如经媒人牵线,通常男方略多于女方,以示礼数。
酒席礼:多以现金折现方式给到女方,用于当日款待。
敬祖与敬茶:部分地区行洒水礼/敬祖礼,并以甜茶敬客体现礼节。
戒指时机:多在互赠戒指或家长声明订婚时完成。
不同地区细节差异较大,优先遵循双方父母与长辈意见。
四 实操建议
提前沟通:尽早与双方父母确认预算、礼单、流程、时间地点,形成书面清单便于执行。
尊重习俗:了解并尊重双方家族礼俗与禁忌(饮食、颜色、数字等),避免误会。
分工明确:各自准备清单并设A/B角负责核对,礼品包装统一、礼袋加红包/礼签。
现场把控:安排1名总协调与1名摄影,把控时间与环节衔接,留足拍照与敬茶时间。
回礼与致谢:宴后按俗回礼,并向亲友致谢;重要来宾可准备伴手礼。
预算建议:以“必要礼项+适度布置+简餐/酒席”为基准,量力而行,重在心意与仪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