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
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斗指戌,太阳黄经达210°,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之间交节。作为秋季的收尾节气,它的到来标志着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(全国平均昼夜温差可达10℃以上),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,是连接秋与冬的关键节点。
从气候特征看,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完成秋收扫尾(如华北地区的大白菜、萝卜等作物需加强后期管理),南方则处于“三秋”(秋收、秋种、秋管)大忙阶段(如晚稻收割、冬小麦和油菜播种)。北方部分地区已出现初霜(如黄河中下游地区),而南方仍保留着秋高气爽的景象,但整体上寒气开始凝聚,早晚气温明显下降,树叶枯黄掉落,蛰虫进入冬眠状态,自然界的生命活动逐渐放缓,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。
需要说明的是,“霜降”并不意味着此时一定会降霜——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,其形成需要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降至0℃以下,而霜降节气只是反映了这一时期气温下降、水汽易凝结的气候趋势。气象学上,秋季的之一次霜称为“早霜”或“初霜”,春季的最后一次霜称为“晚霜”或“终霜”,霜降节气与“降霜”并无直接因果关系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