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运的太过和不及 土运不及要注意什么

admin

五运是中医运气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,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的运行规律,分为太过(阳干之年,如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)与不及(阴干之年,如乙、丁、己、庚、癸)两种状态。太过之年,对应五行之气过盛;不及之年,对应五行之气衰弱,均会影响人体脏腑功能,引发相应疾病。

土运不及(卑监之纪)的定义与核心特点

土运不及对应阴干之年(己巳、己卯、己丑、己亥、己酉、己未),称为“卑监之纪”(意为土气卑弱,无法正常化生万物)。其核心特点为:

五运的太过和不及 土运不及要注意什么

1. 气候异常:土气不足,木气乘虚而入(木克土),导致风大;同时金气来复(制木),出现燥气流行。表现为春天生发之气较旺,但夏秋之交雨湿减少,气候偏燥,甚至出现风寒交替的现象。

2. 物候异常:草木生长虽旺,但因土气不足(无法“化气”),果实成熟度低(“秀而不实,成而粃”),即秕谷增多。

3. 人体影响:土运不及,脾土运化功能减弱(土主运化,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),易引发水湿滞留,出现飧泄(大便稀溏、夹有不消化食物)、霍乱(上吐下泻)、体重(身体困重)、易怒(肝木乘脾,情绪波动)、中寒(脾胃虚寒)等症状。

土运不及的注意事项

1. 饮食调养:健脾祛湿,兼顾润燥

土运不及导致脾虚湿盛,饮食需以健脾为核心,同时兼顾祛湿与润燥(因金气来复,气候偏燥)。

健脾食物:山药、薏苡仁、芡实、白扁豆、红枣、小米等,可煮粥或煲汤(如山药薏米粥),增强脾的运化功能。

祛湿食物:茯苓、赤小豆、冬瓜、荷叶等,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(如冬瓜薏米汤)。

润燥食物:因金气来复,可适当食用百合、银耳、梨、蜂蜜等,缓解燥气对人体的影响(如百合银耳羹)。

避免食物:生冷(如冰淇淋、冷饮)、油腻(如肥肉、油炸食品)、甜食(如蛋糕、奶茶),以免加重脾虚湿盛。

2. 生活起居:避风防湿,规律作息

避风防湿:风大是土运不及的典型气候特点,需注意防风(如春季戴帽子、围巾,避免直吹风口);同时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(如地下室、潮湿房间),可使用除湿机或干燥剂。

规律作息:脾主“升清”,熬夜会损伤脾气(“熬夜伤脾”),建议晚上10点半前入睡,中午适当午休(11点13点),以养脾气。

3. 情绪调节:疏肝健脾,避免郁怒

肝木克脾土,土运不及时,肝木易乘虚而入(“肝木乘脾”),导致情绪波动(易怒、烦躁)。需通过疏肝健脾的方式调节情绪:

运动:练习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,促进气血运行,缓解情绪(如每天30分钟太极拳)。

情趣培养:听轻音乐、散步、插花等,转移注意力,保持心情舒畅(如每天15分钟听舒缓音乐)。

4. 药物调理:健脾益气,祛湿止泻

若症状较明显(如长期飧泄、霍乱、脾胃虚寒),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健脾益气、祛湿止泻的药物:

中成药:参苓白术丸(健脾祛湿,适用于脾虚泄泻)、理中丸(温中健脾,适用于脾胃虚寒)、补中益气丸(补中益气,适用于脾虚下陷)。

中药方剂:如白术厚朴汤(生白术、厚朴、清半夏、肉桂、藿香等),适用于脾虚风冷所致的腹泻、腹痛、肠鸣(需辨证加减)。

土运不及之年,需重点关注脾土功能的养护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情绪、药物等多方面调理,增强脾的运化能力,抵御风、燥等异常气候的影响,预防飧泄、霍乱等疾病的发生。调理时需结合个人体质与具体症状,遵循“辨证论治”的原则,避免盲目用药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