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不能做什么事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

admin

忌说“端午快乐”:端午节的核心是驱毒辟邪、祭祀先人(如屈原、曹娥),节日氛围以肃穆为主,说“端午安康”更符合传统寓意,避免“快乐”一词破坏节日情绪。

忌恶语争吵:古人认为“重五”(五月五日)是“恶日”,不吉利,需保持平和心态,避免口角纷争,以祈求接下来日子顺遂。

忌游泳/靠近深水区:一方面,端午正值梅雨季,水流湍急、水温偏低,下水易发生溺水危险;民间传说当天“溺死鬼”最凶,需找“替身”还阳,因此忌讳靠近深水区(尤其曾溺死过人的地方)。

端午节不能做什么事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

忌举行喜庆活动:端午节以祭祀、缅怀为主题,不适合举办或参与开业、结婚、搬家、庆典等喜庆活动,以免与节日氛围冲突。

二、饮食与物品禁忌

忌吃娘家粽子:传统习俗中,出嫁女子需在端午节前回婆家,不能在娘家过端午。民间俗语“吃了娘家的端午粽,死得全家都不剩”虽带有夸张色彩,但体现了对“避灾”的重视。

忌送整串粽子:送粽子时忌送整串(如用绳子串起来的多个粽子),民间认为这是“送煞”,寓意不吉利。

忌食用不新鲜食物:端午气温升高,食物易变质,需避免食用变质、不洁的食物(如隔夜粽子、馊饭菜),以防肠胃疾病。

忌随意摘艾草:艾草是端午驱邪的重要物品(插于门楣以驱瘴、化煞),随意摘取他人门口或公共区域的艾草,被认为会破坏他人的“福气”,带来不好影响。

三、服饰与佩戴禁忌

忌穿大红大紫衣服:端午期间,五毒(蛇、蜈蚣、蝎子、蜥蜴、癞蛤蟆)开始活跃,大红大紫等鲜艳颜色易吸引毒虫注意,增加被叮咬的风险。

忌戴破损/气味消散的香囊:香囊内填充中草药(如艾叶、薄荷、雄黄),用于驱瘟避邪。若香囊破损或气味消散,被认为无法发挥功效,需及时更换。

忌丢失儿童香包:北方地区儿童有佩戴香包的习俗,传说香包丢失会导致儿童一年内遭遇灾难。端午过后,需将香包扔到水里(如河流、池塘),以“免除火灾”。

忌戴尖锐/不吉利饰品:佩戴尖锐形状的饰品(如刀、剑造型挂饰)被认为会带来“煞气”;避免戴大红大紫的珠宝(如红宝石、紫水晶),这类饰品与端午“缅怀先人”的肃穆氛围不符。

四、其他禁忌

忌房事:古人将五月视为“恶月”(天地气场不正),端午为“九毒首日”(五毒尽出),认为此时行房会“中邪毒伤身体”,需夫妻分开(女子归宁父母家),避免同房。

忌室内阴气过重:端午阳气初盛但阴气仍存,需拉开窗帘、打开门窗通风,让阳光照进室内,借阳光的“阳气”驱散晦气,保家宅平安。

忌前往阴气重的地方:避免去寺庙、医院、墓地等阴气聚集之地,这类地方的气场被认为会影响个人运势,易招来厄运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