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字旁有什么字 足字旁有何字

admin

足字旁(⻊)是汉字中典型的形旁,绝大多数与脚部动作、行走状态或足部本身相关。以下按频率高低分类列举常见字及核心含义:

一、基础常用字(日常高频使用)

1. 跑(pǎo):快速移动或逃跑的动作,如“跑步”“逃跑”;

足字旁有什么字 足字旁有何字

2. 跳(tiào):两脚用力离开原地向上或向前跃起,如“跳跃”“跳绳”;

3. 踢(tī):用脚触击物体,如“踢球”“踢毽子”;

4. 踩(cǎi):用脚踏、踩踏,如“踩油门”“踩影子”;

5. 踏(tà):踩实、行走,如“踏步”“踏实”;

6. 蹲(dūn):两腿弯曲,臀部不着地的姿势,如“蹲下”“蹲守”;

7. 跪(guì):双膝着地的姿势,如“跪拜”“下跪”;

8. 跟(gēn):脚后跟,也指跟随,如“脚跟”“跟踪”;

9. 趾(zhǐ):脚趾,脚前端的分支,如“脚趾”“趾甲”;

10. 路(lù):道路,往来通行的地方,如“马路”“公路”(虽从“足”,但引申为抽象路径)。

二、动作与状态字(描述具体行为)

1. 蹈(dǎo):踩、踏,或遵循(如“舞蹈”“蹈海”);

2. 跃(yuè):跳,向上或向前跃起,如“飞跃”“跳跃”;

3. 踮(diǎn):脚尖着地,提起脚跟,如“踮脚”“踮脚尖”;

4. 跚(shān):走路缓慢、摇摆,如“蹒跚”(形容老人或幼儿走路不稳);

5. 跄(qiàng):走路不稳,如“踉跄”(形容脚步歪斜);

6. 蹶(jué):跌倒,如“蹶倒”“一蹶不振”(引申为失败);

7. 蹚(tāng):从浅水中走过,如“蹚水”“蹚河”;

8. 蹿(cuān):跳跃、向上跳,如“蹿高”“蹿出去”。

三、抽象或引申义字(从动作到概念)

1. 踌躇(chóu chú):犹豫不决,源自“徘徊不前”的动作;

2. 蹊(xī/qī):小路(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),引申为途径;

3. 践(jiàn):踩、实践(如“践踏”“践行”);

4. 踝(huái):小腿与脚之间的关节,因位于足部上方得名;

5. 踵(zhǒng):脚后跟,引申为跟随(如“接踵而至”)。

四、生僻或较少用字(了解即可)

如“蹀”(dié,顿足、小步走)、“蹽”(liāo,迅速跑开)、“蹾”(dūn,重重地往下放)、“蹻”(qiāo,抬起脚跟)等,这类字多用于书面或方言,现代日常使用频率较低。

足字旁的字虽多,但核心均围绕“脚”的功能展开——从具体的行走、跳跃,到抽象的犹豫、实践,体现了汉字“形义结合”的特点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