耄耋之年是中国传统年龄称谓,指八九十岁的老人。其中,“耄”最初指约七十至九十岁,“耋”特指七八十岁,二者连用泛指高龄阶段。这一称谓源于古代文献,《礼记·曲礼》有“八十九十曰耄”的记载,曹操《对酒歌》中“耄耋皆得以寿终”的表述进一步强化了其与高龄的关联。
常见岁寿称呼查询表
以下是按年龄排序的主要岁寿称呼及含义,涵盖不同年龄段的传统称谓:
年龄 | 称呼 | 含义/来源
0岁 | 度 | 小儿初生之时
赤子、襁褓 | 未满周岁的婴儿
1岁 | 牙牙 | 婴儿学语的声音,指开始学话
23岁 | 孩提 | 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
7岁(女)| 髫年 | 女孩7岁,古代儿童换牙的年龄
8岁(男)| 龆年、龆龀 | 男孩8岁,古代男孩换牙的年龄
8岁 | 总角 |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,古代儿童将头发扎成两角,形如羊角
9岁 | 九龄、指数之年 | 9岁
10岁 | 幼学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人生十年曰幼学”,指10岁
12岁(女)| 金钗之年 | 女孩12岁,古代女子12岁开始戴金钗
13岁(女)| 豆蔻年华 | 比喻女子十三四岁,出自杜牧诗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”
1315岁(男)| 舞勺之年 | 少年13至15岁,古代学习文舞的年龄
15岁(女)| 及笄之年 | 女子15岁,古代女子15岁用簪子绾发,表示成年
15岁(男)| 束发、志学之年 | 男孩15岁,古代男孩解散总角扎成一束;孔子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指15岁
16岁(女)| 碧玉年华、破瓜 | 女子16岁,“破瓜”指将“瓜”字拆为两个“八”,合为16
20岁(男)| 弱冠 | 男子20岁,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,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
20岁(女)| 桃李年华 | 女子20岁,形容女子年轻貌美
24岁(女)| 花信年华 | 女子24岁,指女子年轻貌美的黄金时期
30岁(男)| 而立之年 | 男子30岁,出自孔子“三十而立”,指有所成就
30岁(女)| 半老徐娘 | 女子30岁,指女子风韵犹存
40岁 | 不惑之年 | 男子40岁,出自孔子“四十而不惑”,指不再迷惑
50岁 | 知天命、半百 | 男子50岁,出自孔子“五十而知天命”;“半百”指50岁
60岁 | 花甲、耳顺 | 60岁,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;出自孔子“六十而耳顺”,指听得进不同意见
70岁 | 古稀、悬车之年 | 70岁,出自杜甫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;“悬车”指官员70岁退休
77岁 | 喜寿 | 77岁,“喜”字草书似“七十七”
80岁 | 伞寿、耄耋之年 | 80岁,“伞”字草体形似“八十”;“耄耋”泛指八九十岁
88岁 | 米寿 | 88岁,“米”字拆开为“八十八”
90岁 | 鲐背、上寿 | 90岁,“鲐背”指老人背部皮肤如鲐鱼斑纹;“上寿”指90岁
99岁 | 白寿 | 99岁,“百”字少“一”为“白”
100岁 | 期颐 | 100岁,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“百年曰期颐”,指需子孙赡养
108岁 | 茶寿 | 108岁,“茶”字上半部分为“廿”(20),下半部分为“八十八”,合为108
140岁 | 双稀、双庆 | 140岁,“古稀”指70岁,双稀为70岁的两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