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人结婚有什么风俗

admin

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,汉族与苗族、布依族、侗族、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婚俗各具特色,既有共通的仪式感,也有独特的文化符号,共同构成了绚丽的婚恋文化图景。

一、汉族传统婚俗:庄重与祈福的结合

汉族婚礼注重礼仪传承,核心环节包括:合婚(婚前交换生辰八字,找专人合婚,八字相合方可结婚)、烧香(女方出嫁时烧香拜别先人,祈求婚姻幸福;新人拜堂时男方家烧香,完成身份认定)、看期(请专人根据生辰八字、生肖选择吉日,避免冲克)、哭嫁(新娘出嫁前半个月开始哭嫁,哭父母、兄弟姐妹等亲人,哭声越大寓意对娘家越不舍)、接亲与送亲(新郎前往新娘家接亲,新娘由亲人背下楼,男方朋友会用臭鸡蛋“考验”新郎;送亲时新娘由长辈扶着,撑红伞走在前面,寓意路面干净、避邪)。

贵州人结婚有什么风俗

二、苗族婚俗:热情与仪式的碰撞

苗族婚俗充满热情与浪漫,更具代表性的是:三道酒关(迎亲时需过三道关:进寨关由女方家族成员把守,干3碗酒;还娘头钱关由娘舅把守,交“娘头钱”后喝3碗;主家关由父母把守,饮3碗牛角酒,方能进门)、鸡眼婚姻(选择良辰吉日时,双方杀公鸡煮熟,看鸡眼是否睁闭一致,一致则吉,可协商婚期)、打报古与要荷包(“报古”是布依语中对男性接亲者的称呼,女方寨中孩童用稀泥、水枪投向接亲者,意为“添麻烦”;闹新房时唱“荷包歌”,唱满12首得荷包,荷包里装白果、花生,取“早生贵子”之意)、十二跪拜礼(晚上举行结婚仪式,新人按辈分逐一跪拜祖父母、父母、叔伯等,每拜一位行12次,体现对长辈的尊重)。

三、布依族婚俗:歌与礼的交融

布依族婚俗以“歌”为媒,注重礼仪:打报古(同苗族,女方孩童用稀泥、水枪“迎接”接亲者,增添喜庆)、要荷包(闹新房时唱“荷包歌”,唱满12首得荷包,寓意早生贵子)、哭嫁与拦门酒(新娘出嫁前哭嫁,表达对家人的不舍;男方接亲时,女方寨门口设“拦门酒”,需喝完才能进门)。

四、侗族婚俗:歌与水的浪漫

侗族婚俗以“歌”和“水”为特色:踩脚后跟(小伙看上姑娘,赶场时故意踩对方脚后跟,中意则跟随,不中意则不理,是侗族青年交往的独特方式)、定情讨葱蒜(农历三月三,侗族姑娘提装有葱蒜的竹篮到溪边,小伙若中意则接过篮子,建立联系后约定送还时间,葱蒜寓意“聪明伶俐”)、洞房对歌(结婚当天新人不同房,男方歌手与女方伴娘对唱水歌到天亮,展现才艺;第二天新娘挑水,寓意开始操持家务)。

五、瑶族婚俗:质朴与传统的坚守

瑶族婚俗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:凿壁谈婚(姑娘婚龄后单独住小房间,在临街木板凿小孔,小伙夜间用木棒捅醒姑娘,若有意则细语轻歌,建立感情),十二跪拜礼(新人按辈分逐一跪拜,每拜一位行12次,体现长幼有序)。

六、水族婚俗:歌与生活的融合

水族婚俗注重生活气息:洞房对歌(结婚当天新人不同房,男方歌手与女方伴娘对唱水歌到天亮,用歌声传递情感);招赘(男方入赘女方家,婚礼程序类似,但以“女娶男嫁”方式进行,若女方先提出离婚,需偿还男方结婚花费)。

七、仡佬族婚俗:简洁与庄重的特色

仡佬族婚俗简洁而有特色:丢布礼(定亲第三年,男方备蓝色布匹到女方家,新娘出门时男方将布匹扔向新娘,伴娘围在腰间,象征接纳);过门换三双鞋(新娘早穿白底布鞋,出娘家门时换一双,到男家门口再换一双,寓意心地纯净、贞洁无瑕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