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节气的忌讳 关于立夏的风俗有哪些

admin

1. 忌坐门槛:民间认为立夏日坐门槛会导致夏天倦怠多病、精神不振,尤其忌讳孩童坐门槛。若孩童不小心坐到,需坐满七根门槛方可化解。

2. 忌无雨:河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有“立夏无雨,锥头无米”的俗谚,认为立夏日无雨会引发干旱,影响农作物收成。

3. 忌不称体重:立夏日称体重是传统习俗,据说称了体重后可不怕夏季炎热、不会消瘦;若不称,夏天易畏热、食欲减退、消瘦甚至生病。

立夏节气的忌讳 关于立夏的风俗有哪些

4. 忌坐石阶或地栿:孩童忌坐石阶,若坐了需坐满七根;忌坐地栿(门槛),否则会招来夏天脚骨酸痛,需坐满六道地栿(合成七数)解魇。

二、关于立夏的风俗

1. 迎夏仪式: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迎夏,君臣穿朱红色礼服、配朱色玉佩,连马匹、车旗均为朱红色,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。宫廷中还会“立夏日启冰,赐文武大臣”(用冬天窖存的冰块赏赐官员)。部分地区民间则有饯春习俗,备酒食送别春天,如吴藕汀《立夏》诗所写“无可奈何春去也,且将樱笋饯春归”。

2. 尝新活动:立夏有“尝新”习俗,即品尝当季新鲜食材。苏州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谚,三新为樱桃、青梅、麦子,用以祭祖;常熟的“九荤十三素”更为丰盛(九荤包括鲫、咸蛋、螺鰤等,十三素包括樱桃、梅子、麦蚕等)。部分地区吃“立夏饭”(用红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拌合白粳米煮成,或倭豆肉煮糯米饭),寓意五行平衡、精神振奋。

3. 斗蛋游戏: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(鸡蛋带壳清煮,不破损),用冷水浸几分钟,套上丝网袋挂在孩子颈上。孩子们三五成群玩斗蛋,蛋分两端(尖者为头、圆者为尾),蛋头斗蛋头、蛋尾击蛋尾,破者认输,最后分出“蛋王”。谚语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体现了这一习俗的寓意——预防夏季常见的腹胀厌食、乏力消瘦症状。

4. 立夏秤人:立夏吃罢中饭,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大木秤,秤钩悬凳子,大家轮流坐凳子称重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(从小数打到大数),一面讲吉利话:秤老人说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”,秤姑娘说“一百零五斤,员外人家找上门”,秤小孩说“秤花一打二十三,小官人长大会出山”。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阿斗的故事,寓意通过称重了解夏季身体状况,祈求健康长寿。

5. 吃立夏饭:用五色豆(赤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)拌合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(后演变为倭豆肉煮糯米饭),部分地区搭配苋菜黄鱼羹等菜品,寓意五谷丰登、身体健康。

6. 挂蛋与戴蛋绳:将煮好的蛋放入彩线编织的蛋套中,挂在孩子胸前或帐子上,寓意保护孩子免受疰夏困扰。部分地区还有用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的习俗,称为“立夏绳”,同样寄托了祈福保平安的心愿。

7. 地方特色习俗:宁波地区立夏吃“脚骨笋”(乌笋烧煮,每根三四寸长,不剖开,两根相同粗细的一口吃下),寓意“脚骨健”(身体康健);吃软菜(君踏菜),认为吃了夏天不会生痱子、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。云南大理一带立夏插皂荚枝、红花于户,或插白杨于门,围灰墙脚以避蛇、驱邪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