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门挂袋示留餐:到访瑶家,将随身袋子挂在堂屋正柱挂钩上,表示在此用餐;不懂此俗、把袋子随身携带,主人可能以为你还要去别处,易“落空”。
瓜箪酒敬客:以糯米酿成的糊酒兑泉水,用瓜瓢舀出连渣同饮,度数不高、香甜可口;斟酒盛饭多由家中最年轻姑娘承担,主人频频敬酒夹菜,客人应大方接受以示尊重。
待客重礼:常以腊肉、山珍等款待,上桌的大块腊肉应接受,主人才高兴。
用餐礼节:家中来客多男女分桌;不许客人或老人自己盛饭;吃完举筷说“慢吃”致意;给客人递食要双手捧上。
二、居家与日常禁忌
火塘与火炉:忌用脚踏火炉撑架;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;火塘、火灶、三脚(三角)架忌脚踩。
服饰与鞋帽:进屋忌穿白鞋、白帽(象征丧事);穿草鞋不上楼。
坐具与门槛:忌坐门槛;忌坐主妇烧火的凳子。
语言与环境:到木排上忌说“伞”(谐音“散”),宜说“雨遮”;遇人伐木忌说不祥语如“吃肉”“死”。
其他常见:部分地区仍保留“忌戴斗笠入屋”等做法。
说明:随着社会发展,绝大多数禁忌已逐渐破除,入乡随俗、尊重主家习惯最重要。
三、饮食与器物禁忌
食物禁忌:部分地区或支系禁食狗肉;如属花瑶,部分姓氏在农历七月初二前禁食黄瓜、白瓜。
器物禁忌:忌烧有字的纸;神龛不可随意翻动。
说明:上述多属传统礼俗,现实中因地区、支系差异较大,入乡随俗、事先请教主家为宜。
四、生产与节庆禁忌
生产禁忌:逢忌(祭)日不下地干活、不砍树、不烧土、不、不捕鱼;忌说不吉利的话。
节庆礼仪:瑶族重要节日有盘王节、春节、清明节、中元节等,其中盘王节为全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,各地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,或每隔三五年大规模举行,礼仪隆重。节日期间宜遵从当地祭祀与歌舞礼序,尊重师公、长者主持的仪式安排。
五、宗教与丧葬礼仪
宗教信仰:以自然崇拜、图腾崇拜、祖先崇拜、鬼神崇拜为主,多信奉与道教融合的梅山教,亦有信佛教、者。
丧葬礼俗:因支系而异,普遍重视丧仪;如“勉支”多行土葬,“布努支”过去行岩葬、现行土葬,“拉珈支”成年人行火葬、未成年人行土葬、婴儿行挂葬;连南八排瑶有“游尸葬”等独特仪礼。
参与礼节:丧事属家族与宗教大事,宜着素净,谨言慎行,遵从主家与师公指引,避免喧哗与随意拍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