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族填仓节 祭神填仓

admin

填仓节是满族重要的传统农事节日,核心围绕“祈丰”主题,融合“填仓”仪式与“祭神”活动,表达对五谷丰登、生活富足的向往。其主要习俗可分为以下几类:

一、填仓仪式:以“实仓”承载丰年期盼

填仓节的“填仓”动作是核心仪式,旨在通过模拟“粮仓填满”的场景,祈求新岁粮食盈余。满族农村家庭通常会在正月二十五日(大填仓节)清晨,将黏高粱米饭、黄米大芸豆饭等盛入仓库或粮缸,饭上插用高粱秸编织的“小马”或“犁杖”——“小马”寓意驮运粮食归仓,“犁杖”象征开垦丰收,二者结合传递“五谷丰登、粮满囤”的美好愿景。部分地区还会在饭盆周围撒一圈草木灰,或在仓中放置瓦片覆盖,象征“仓盖”,强化“满仓”的仪式感。有些家庭会连续三天添新饭(初一、初二、初三各添一次),寓意“连年有余”。

满族填仓节 祭神填仓

二、祭神活动:感恩与祈福的双重表达

填仓节当日,满族家庭会举行庄重的祭神仪式,感恩神灵庇佑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

祭仓神:仓神被视为掌管仓廪的神灵,满族家庭会在院内或堂子(满族祭祀场所)设供桌,摆放糕点、水果、五谷等祭品,点燃香烛,祭祀仓神。部分地区的“填仓”仪式本身也是祭仓神的环节,通过“填仓”动作向仓神传递“仓满”的祈愿。

祭祖先:满族重视祖先崇拜,填仓节也会祭祀祖先,将祭品(如饺子、黏米饭)摆放于祖先牌位前,告知祖先家中粮仓已满,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延续、生活富足。

祭灶神:灶神掌管灶火与饮食,被视为家庭的“饮食保护神”。满族家庭会在填仓节摆放丰盛的食物(如饺子、豆干饭)祭祀灶神,祈求灶神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,保佑家庭饮食无忧、生活顺遂。

三、相关习俗:烘托节日氛围

扫仓除尘:节日前后,满族家庭会进行“扫仓”活动,清理粮仓、房屋内的积尘,象征“除去旧晦气,迎接新好运”。这一习俗与“填仓”呼应,既是对生活环境的整理,也是对新一年运势的提升。

吃节日食品:填仓节的食品以“面食”“五谷”为主,象征丰收。常见的有饺子(寓意“财源不断”,且“廿五的饺子越大,来年养的猪越肥”)、黏高粱米饭、黄米大芸豆饭、杂粮面条等。其中,饺子需包得“又大又饱满”,吃完后要将剩余饺子分给家人或邻居,谓之“分余粮”,象征“粮食吃不完”。

贴剪纸:满族家庭会在窗户上贴用红纸剪成的“玉米棒子”“丰收图”等剪纸,通过视觉符号强化“丰收”的主题,传递对来年农作物丰收的期盼。

四、文化意义

满族填仓节的“祭神填仓”习俗,本质是农耕文化的体现。它通过仪式化的活动,将“感恩自然”“祈求丰收”的愿望具象化,增强了家族凝聚力,传承了对土地、粮食的敬畏之心。这些习俗也融入了满族的生活智慧,如“扫仓除尘”保持卫生、“分余粮”倡导分享,至今仍在东北满族聚居地保留,成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