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一衣带水指哪条河

admin

“一衣带水”是中国汉语中的经典成语,其典故源于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。据《南史·陈纪下》《隋书》等文献记载,南北朝末年,北方的隋朝(由杨坚建立)与南方陈朝以长江为天然边界。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后,决心南下灭陈、结束分裂局面。当时陈后主陈叔宝依恃长江天险,认为隋军无法渡江,对隋朝的威胁未加重视。隋文帝针对这一情况,对大臣高颎说:“我为百姓父母,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?”(意思是: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,怎能因为一条像衣带那样狭窄的长江阻隔,就不去拯救江南的百姓呢?)这里的“一衣带水”首次将长江比作“衣带”,强调其宽度有限,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。

后来,隋朝军队利用陈朝放松警惕的机会,渡过长江攻占建康(今南京),灭掉陈朝,实现了全国统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一衣带水”的含义逐渐扩展,不再局限于长江,而是泛指虽有江河湖海等水域相隔,但距离极近、不足以阻碍交流的地域关系。例如,现代常用“一衣带水”形容中国与日本、韩国等邻国之间的近距离地理关系,或同一国家内相邻地区(如台湾与大陆)的水域阻隔。

成语一衣带水指哪条河

从典故到现代用法,“一衣带水”始终保留了“地域相近、阻隔有限”的核心内涵,成为中国文化中描述地理与人文联系的经典表达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