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起居:顺应节气,防寒湿与过劳
小满时节昼长夜短,应遵循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的原则,早起顺应阳气充盛,晚睡(不超过23点)顺应阴气不足,保证7小时高质量睡眠。同时需睡好“子午觉”(中午11点13点、晚上23点1点小憩),护阳养阴,维持体内阴阳平衡。小满气温波动大(早晚凉、午后热),需适时增减衣物,避免“贪凉卧睡”——汗出湿衣时不可直接吹空调或风扇,夜间睡觉要盖薄被护住腹部,防止着凉引发感冒或胃肠不适。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,定期通风,避免潮湿滋生霉菌,诱发皮肤病。
2. 饮食:清热利湿,忌贪凉与肥腻
小满气候“湿热并重”,饮食需以“清淡、清利”为核心,优先选择绿豆、冬瓜、丝瓜、薏苡仁、赤小豆、黄瓜、西红柿等具有清热利湿、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。避免食用肥甘厚腻(如油炸食品、动物内脏)、辛辣 *** (如辣椒、花椒)及生冷食物(如冰镇西瓜、冷饮),此类食物易生内湿、损伤脾胃,导致食欲不振、腹痛腹泻等问题。可适当吃些“苦味食物”(如苦菜、苦瓜、莴笋),能清热降火、消除体内积热,缓解夏季烦躁情绪。
3. 运动:适度适量,避免大汗耗气
小满气温升高,人体出汗增多,“汗为津液”,过度出汗会耗气伤津、损伤心阴。因此运动需“适度”,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瑜伽等和缓运动,以“身体微微发热、微微出汗”为宜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重体力劳动)。运动时间建议选在清晨或傍晚(避开10:0016:00高温时段),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(可喝淡盐水纠正钠盐丢失),并擦干汗液、更换干爽衣物,防止吹风受凉。
4. 情志:静心养气,戒怒戒躁
夏季属火,对应“心”,小满时节风火相煸,人易出现烦躁不安、情绪波动。中医认为“怒则气上”“喜则气缓”,过度情绪波动会损伤心神,诱发高血压、脑血管意外等疾病。因此需“静心养气”,可通过听轻音乐(如《静水深流》《紫竹调》)、冥想、书法、钓鱼等方式舒缓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,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。
5. 穴位保健:按揉两穴,祛湿养心
小满时节可通过 *** 穴位调理身体:①足三里穴(外膝眼向下4横指、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):用拇指按揉,力度以酸麻胀痛为宜,每次35分钟,每日2次,能健脾除湿、补中益气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;②丰隆穴(外踝尖上8寸、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):同样用拇指按揉,每次35分钟,能活血散淤、祛湿化痰,缓解湿热引起的肢体困重、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6. 未病先防:警惕高发疾病
小满是皮肤病(如湿疹、风疹、痱子)、胃肠病(如腹泻、腹痛、消化不良)、心脑血管疾病(如高血压、中风)的高发期。需注意: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,若出现皮疹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;②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隔夜食物(如剩菜、剩饭),避免食用变质或未洗净的瓜果;③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胆囊炎)需按时服药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,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