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(星期四),农历为二零二五年闰六月十四。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起始,标志着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万物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。
立秋的主要节日风俗
1. 贴秋膘
“贴秋膘”是立秋更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。古时人们认为,夏季炎热导致食欲不振、身体消瘦,需在立秋时通过吃肉“补膘”恢复元气。民间流行在立秋当天悬秤称人,与立夏时的体重对比,若减轻则需吃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等肉类食物“以肉贴膘”。如今这一习俗仍在延续,部分地区还有“立秋吃肉,冬天不愁”的说法。
2. 啃秋(咬秋)
“啃秋”又称“咬秋”,寓意“咬住夏天尾巴”,通常在立秋当天食用西瓜、香瓜、冬瓜或玉米等瓜果蔬菜。城里的家庭会买个西瓜全家围坐啃食,农村则更豪放,人们在瓜棚、树荫下席地而坐,抱着瓜果啃食,既表达对丰收的喜悦,也有“不生秋痱子、避免冬季腹泻”的寓意。
3. 吃“渣”
山东、四川等部分地区流行立秋吃“渣”——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。民间俗语称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吐也不泻”,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秋季肠胃健康的关注,希望通过饮食调理预防秋季腹泻、呕吐等疾病。
4. 食秋桃
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“食秋桃”的习俗。每人必吃一个秋桃,吃完后将桃核留存,待除夕之夜投入火炉中烧成灰烬,寓意“烧掉一年的瘟疫”,寄托了对新一年平安健康的期望。
5. 晒秋
“晒秋”是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俗,尤其流行于山区。村民利用房前屋后、窗台屋顶等空间,架晒或挂晒玉米、辣椒、稻谷等农作物,形成色彩斑斓的丰收图景。这一习俗不仅展示了丰收成果,也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部分地区的“晒秋”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6. 秋忙会
秋忙会是迎接秋收的贸易大会,通常在农历七八月举行。主要内容包括交流生产工具、变卖牲口、交换粮食及生活用品,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。部分地区还会在秋忙会期间举办文艺演出,增添热闹氛围。
7. 祭祀祈福
周代时,天子会在立秋日亲率三公九卿、诸侯大夫到西郊“迎秋”,举行祭祀蓐收(掌管秋季的神灵)的仪式,军士们也开始勤操战技,准备作战。汉代承此俗,并杀兽以祭,表示“秋来扬武”。民间则有“闹秋社、庆丰收”的传统,感恩上苍和祖先的庇佑,尝新米谷,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。
8. 摸秋
立秋这天,人们会结伴去别人的菜园子“摸”瓜果蔬菜(如西瓜、南瓜、黄瓜等),被“摸走”的人家不会追究。民间认为“丢秋”寓意“吉利”,既能分享丰收的喜悦,也能增进邻里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