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日子是中国传统婚嫁礼仪的核心环节之一,又称“看日子”“通日”“送好”,源于古代“六礼”中的“请期”,是男方选定婚期后,正式向女方征询意见并确定最终婚期的仪式。其本质是通过双方家庭的沟通,选择一个对新人及家族都吉利的日子,承载着对婚姻美满的期盼。
一、前期准备:择日与信息收集
1. 讨取女方八字:男方需先通过媒人向女方讨取女方的生辰八字(包括年、月、日、时),这是择日的基础。女方通常会用红纸条写上“坤命×相×月×日×时生人”(如“坤命甲木三月十五日辰时生人”),由媒人带回男方家。
2. 专业择日:男方请风水先生或专业人士,结合双方八字、女方“行嫁月”(女命出嫁的吉利月份,如“正七迎鸡兔,二八虎和猴”)及属相禁忌,筛选出“行嫁月”(上半月或下半月各选12个吉日)。择日时需避开“三娘煞”(每月初三、初七、十三、十八、廿二、廿七)、属相相冲(如子鼠与午马相冲)及黄历上的“诸事不宜”日。
二、核心流程:送日子的具体操作
1. 撰写婚书:婚书是送日子的关键文书,需以男方长辈(如父亲)为之一人称,用毛笔竖写(从右往左),内容包括:
男女双方姓名、生辰八字;
选定的结婚日期、迎娶时辰、安床吉时;
喜神方位、忌讳(如迎亲/送亲亲属属相禁忌);
吉祥祝词(如“天作之合,永偕百年”)。
婚书需整洁无涂改,体现对仪式的重视。
2. 准备礼品:礼品需兼顾实用性与吉祥寓意,通常包括:
衣物首饰:红衫、蓝袄面、戒指、坠子、红丝线等(象征“红红火火”);
食品:鱼(寓意“年年有余”)、肉(象征“富足”)、面(代表“长寿”)、糖(寓意“甜蜜”)、糍粑(部分地区要求“一大一小”,小份作为回礼);
吉祥物件:柏枝(寓“长命百岁”)、喜饼(部分地区如莱阳特制大烧饼,女方回赠寿桃)。
3. 送达与沟通:由媒人或男方长辈(如叔伯)携带婚书及礼品前往女方家。双方会就婚期进行最终确认:
若女方无异议,会在婚书上盖章或签字回执;
若女方对日期有异议(如与女方生理期冲突),双方需重新协商调整,直至达成一致。
三、后续环节:筹备与确认
1. 女方回礼:女方收到婚书及礼品后,会回赠男方及媒人礼物(如鞋、帽、喜帐、糕点),象征对婚事的认可。部分地区(如日照)会将新女婿的鞋帽作为回礼,寓意“成双成对”。
2. 筹备启动:婚期确定后,双方家庭开始筹备婚礼:
男方:打扫庭院、布置新房(贴喜联、挂灯笼)、准备迎亲队伍;
女方:准备嫁妆(如被褥、衣柜、箱子,部分地区要求“单陪单嫁”或“双陪双嫁”)、练习“哭嫁”(土家族等民族的习俗,表达对家人的不舍)。
四、地域差异:不同地方的特色
1. 山东荣成:送日子前需先“过小帖”(交换庚帖,确认双方八字无冲克),再“送柬”(用龙凤帖正式提亲),最后“送日子”(确定婚期)。流程严谨,注重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。
2. 湖北英山:送日子时,女方会要求男方提供“配礼”(如鱼、肉、面、糖),并派“派礼”(给女方亲戚的礼品,如红糖、猪肉)。女方收到后,会回赠“满门礼”(给所有嫡亲的红包),体现“礼尚往来”。
3. 贵州土家族:送日子前需“求亲”(媒人三次上门,带伞、猪肉等礼物),女方同意后才会进入“送日子”环节。部分地区会结合“哭嫁”“戴花”等习俗,增强仪式感。
送日子的流程虽因地域略有差异,但核心始终是“尊重双方家庭意愿,选择吉利日子”。这一仪式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,更是对新婚夫妇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