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经书经典大全 道家经典汇总

admin

《道德经》(《老子》):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所著,道教更高经典,以“道”为核心,阐述“道法自然”“无为而治”的宇宙观与修身治国之道,被誉为“万经之王”,对中国哲学、宗教、政治等影响深远。

《南华真经》(《庄子》):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,主张“齐物逍遥”“天人合一”,以寓言故事阐发道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,与《道德经》并称“道家双璧”,文学与哲学价值极高。

《冲虚真经》(《列子》):相传为列子(列御寇)所著,强调“虚静无为”,包含“愚公移山”“杞人忧天”等寓言,体现道家对自然本真的向往。

道家经书经典大全 道家经典汇总

《文始真经》(《关尹子》):托名老子弟子关尹子所作,融合儒释道思想,探讨宇宙生成、心性修养,是道教炼养思想的重要源头。

《黄帝阴符经》:传为黄帝所著,短小精悍(约300字),阐述“天人合一”“阴阳变化”之理,被视作修炼、谋略与处世的指导经典。

二、丹道修炼类(内丹与外丹实践)

《周易参同契》:东汉魏伯阳著,“丹经之祖”,将《周易》阴阳变化理论与炼丹术结合,奠定内丹学基础,系统阐述“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”的修炼步骤。

《黄庭经》:分为《黄庭内景经》《黄庭外景经》,以“黄庭”(人体丹田)为核心,强调存神、养气、炼形,是道教内丹修炼与养生的重要经典。

《悟真篇》:北宋张伯端著,内丹术集大成之作,主张“性命双修”(心性修养与身体修炼结合),提出“顺则生人,逆则成仙”的修炼逻辑,影响后世丹道修炼数百年。

《钟吕传道集》:记录钟离权与吕洞宾的丹道问答,系统阐述内丹理论(如“筑基、炼精、炼气、炼神”)与 *** ,是道教内丹派的重要文献。

三、科仪与戒律类(宗教实践规范)

《度人经》(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):灵宝派核心经典,以“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”为宗旨,注重斋醮科仪(如祈福、超度),强调“普度众生”的宗教情怀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:通俗经典,以“善恶报应”为核心,提倡“积德行善”“诸恶莫作”,是道教道德实践的重要指南,被誉为“古今之一善书”。

《玄门早晚功课经》:道教日常诵经的规范文本,收录《清静经》《心印经》等多篇重要经文与咒语,是道士日常修持、祈福消灾的重要仪式内容。

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》:早期道教戒律,规范道士行为(如“不得杀生、不得偷盗、不得妄语”),强调“持戒修行”是得道成仙的基础。

四、道教史与思想集萃(综合与)

《太平经》:东汉道教早期经典,反映早期道教的社会理想(如“太平世界”)与修炼方术(如符水治病),对黄巾起义等历史事件有重要影响。

《云笈七签》:宋代张君房编纂,道教百科全书,收录教义、方术、人物传记、经典注疏等内容,被誉为“小道藏”,是研究道教历史与思想的重要资料。

《坐忘论》:唐代司马承祯著,主张“坐忘”修心(通过摒弃杂念),融合道家“清静无为”与禅宗“明心见性”思想,是道教心性修炼的重要著作。

《化书》:五代谭峭著,探讨“万物变化”之理(如“虚实相生、动静相因”),蕴含社会批判思想(如反对暴政、同情百姓),是道家思想在变化观上的深化。

五、集辑类(道教经典总汇)

《道藏》:道教经典总集,明代《正统道藏》(5485卷)与《万历续道藏》(180卷)为核心,收录几乎所有重要道教文献(如《道德经》《庄子》《周易参同契》等),是道教文化的总汇,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、宗教、医学、科技的重要资料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