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九的时长:传统为81天,部分地区有“九九加一九”的说法
数九,又称“冬九九”,是中国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传统 *** 。主流说法是从冬至日当天开始,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依次为一九、二九直至九九,共81天,称为“数九寒天”。此时段涵盖冬至至惊蛰前后,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。部分地区(如古代文献记载)会在九九后再加一九(即“九九加一九”),总计90天,延伸至春分节气,但这一说法并非主流,现代普遍以81天为准。
最冷的“九”:三九、四九是最冷时段
民间素有“冷在三九”“三九四九,冻死猫狗”的谚语,认为三九、四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。从科学角度看,冬至日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更低、白昼最短的一天,此后虽白昼渐长,但地表热量仍持续散失,至三九、四九时(通常对应农历腊月初至腊月中旬),地表“亏热”现象达到峰值,气温降至全年更低。即使部分年份冷空气活动略有延迟,四九仍是多数地区最冷的时段。
数九之后:气温显著回升,但需警惕“乍暖还寒”
数九结束后(即九九末尾,约次年3月中下旬),随着太阳直射角度增大、日照时间延长,地表吸收的热量逐渐超过散失的热量,气温呈明显回升趋势。桃花、杏花等春花盛开,植物开始发芽,动物活动趋于频繁,标志着冬季结束、春季来临。但需注意,数九之后仍处于季节交替阶段,昼夜温差较大,且风力变化无常,仍需注意保暖(如“春捂”),避免着凉感冒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