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雨三候是中国古代对谷雨节气(4月19日21日)自然现象的,以“萍、鸠、戴胜”三种生物的活动为标志,反映此时节的气候与物候变化:
1. 一候萍始生:谷雨后降雨量显著增加,水温升高,浮萍(一种漂浮于水面的水草)开始大量生长,水面逐渐铺满翠绿的浮萍。古人认为浮萍“承阳而生”,其生长标志着春季阳气进一步升发。
2. 二候鸣鸠拂其羽:“鸠”指布谷鸟(大杜鹃),此时布谷鸟进入活跃期,开始发出“布~谷~”的鸣叫(与“播谷”谐音)。这种叫声是自然的“农事提醒”,告知农民应抓紧时间播种谷物,以免错过农时。
3. 三候戴胜降于桑:戴胜鸟(又称“鸡冠鸟”,头顶有长而阔的羽冠)从南方迁徙至北方,常栖息于桑树上。此时桑树进入生长旺季,戴胜鸟的出现意味着蚕宝宝即将孵化(“蚕将出蚁”),提醒养蚕人家开始准备蚕具、桑叶等物资。
二、谷雨时节的气温情况
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,整体气温呈回升加快、趋于温暖的趋势,但受地域和天气系统影响,冷暖差异较大:
1. 总体趋势:寒潮结束,气温回升:谷雨时节,冷空气大举南下的情况明显减少,我国大部分地区(除青藏高原、黑龙江最北部等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)的平均气温已升至12℃以上。南方地区(如华南、江南)升温较快,4月下旬平均气温多在2022℃,部分地区甚至可达30℃以上,初显炎热;北方地区(如华北、东北)气温也逐步回升,但仍需注意昼夜温差。
2. 昼夜温差:早晚仍凉,需防受凉:谷雨处于“春末夏初”的过渡阶段,昼夜温差较大(尤其是北方和山区),早晚气温可能降至10℃以下,而白天可达20℃以上。此时若过早减少衣物,易因冷空气 *** 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等问题,民间有“谷雨前后,冻死老牛”的说法,强调早晚添衣的重要性。
3. 特殊情况:冷空气余威或强对流:部分年份,谷雨时节仍可能受到弱冷空气影响,出现气温骤降;随着气温升高,大气对流增强,南方地区易出现雷暴、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,但此类天气通常持续时间较短,不会导致整体气温大幅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