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遗尿 *** 应怎么按

admin

小儿遗尿(5岁以上儿童睡梦中小便自遗、醒后方觉)的中医 *** 治疗以补肾益气、固涩膀胱、调理脏腑为核心,需长期坚持(每日12次,10天为1疗程)。以下是具体操作 *** 及注意事项:

一、基础穴位 *** 手法

1. 补肾经

小儿遗尿按摩应怎么按

位置:小指末节螺纹面(尺侧缘)。

操作:用拇指指腹从指根向指尖方向旋推100300次,或沿指节来回推。

作用:补肾益气、温阳化气,增强肾脏对水液的代谢调节功能,促进膀胱正常开合。

2. 补脾经

位置:拇指桡侧缘(指尖至指根)。

操作: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拇指桡侧缘100300次。

作用:健脾胃、补气血,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膀胱功能协调失常(如遗尿伴食欲差、大便溏薄)。

3. 揉二人上马(二马穴)

位置:手背第四、五掌骨中间凹陷处(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)。

操作:用拇指指腹按揉100300次。

作用:滋阴补肾、利水通淋,辅助改善肾虚不固引起的遗尿。

4. 按揉三阴交

位置:内踝尖上3寸(约4指宽)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
操作:用拇指指腹按揉13分钟(或100300次)。

作用:调节肝、脾、肾三脏功能(三阴交为三经交会穴),改善神经内分泌状态,增强膀胱约束力。

5. 擦腰骶部

位置:腰部至骶尾部(脊柱两侧)。

操作:用手掌根或小鱼际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,或用掌心摩擦至局部发热(以透热为度)。

作用:温阳散寒、疏通经络,增强腰部及膀胱周围血液循环,改善肾虚寒凝导致的遗尿(如尿清长、腰腿酸软)。

6. 按揉肾俞、脾俞

位置: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约2指宽,与肚脐平齐);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约2指宽,背部正中线旁)。

操作: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揉肾俞、脾俞各100300次。

作用:补肾固本(肾俞)、健脾益气(脾俞),从根源调理脏腑功能,增强膀胱约束能力。

二、辨证加减手法

1. 下元虚寒型(常见:尿清长、腰腿酸软、面白肢冷)

加用揉丹田:用手掌顺时针、逆时针 *** 脐下3寸(丹田)各100次,增强温阳固摄作用。

加用上推七节骨:用拇指或食指从尾椎骨(长强穴)向上推至第四腰椎(约腰部),重复100次,温阳止遗。

2. 肺脾气虚型(常见:少气懒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)

加用补肺经: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方向推150350次,补肺益气、通调水道。

加用推三关:前臂桡侧(拇指侧)从腕部向肘部推100150次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。

3. 肝经湿热型(少见:尿黄量少、味臊臭、性情急躁)

加用清肝经:食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100300次,清肝泻火、疏泄湿热。

三、注意事项

1. 操作规范:手法宜轻柔,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小儿皮肤(尤其头部、面部穴位);指甲需修剪圆润,防止划伤。

2. 疗程要求:每日12次,10天为1疗程,连续治疗36个疗程(具体根据遗尿频率调整)。

3. 生活调理:

睡前2小时避免饮水及进食液体食物;

定时唤醒小儿排尿(如夜间11点、凌晨3点),培养自主排尿习惯;

避免小儿白天过度疲劳(如剧烈运动),睡前减少兴奋活动(如看动画片)。

4. 禁忌与就医:

皮肤破损、出血倾向(如血小板减少)者禁用推拿;

合并隐性脊柱裂、泌尿道畸形等器质性病变者,需及时就医治疗原发病;

若遗尿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无改善或加重,应寻求专业中医儿科医生指导。

提示: *** 治疗需结合小儿个体差异(如年龄、体质),建议在专业中医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,以提高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