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伯族起名习俗与姓氏

admin

锡伯族的姓氏以哈拉(意为“姓”)为血缘纽带,下分莫昆(意为“氏族分支”,相当于汉族姓氏中的“字辈”或“支系”)。每个哈拉通常衍生13个莫昆,如瓜尔佳哈拉可分出关、管等莫昆,何叶尔哈拉可分出何、贺等莫昆。莫昆是家族内部更紧密的共同体,有自己的家谱、茔地和哈拉达(族长)、莫昆达(分支族长),负责处理祭祖、财产分配、婚丧纠纷等事务。

2. 主要姓氏举例

锡伯族传统哈拉有50余个,新疆地区保留30余个,常见者包括:瓜尔佳氏(汉姓“关”)、何叶尔氏(汉姓“何”“贺”)、哈斯胡里氏(汉姓“韩”“哈”)、图克色里氏(汉姓“佟”)、吴扎拉氏(汉姓“吴”)、富察氏(汉姓“富”“付”)、伊拉里氏(汉姓“伊”)、觉罗氏(汉姓“赵”“焦”)等。

锡伯族起名习俗与姓氏

3. 姓氏起源类型

锡伯族姓氏来源多元,主要包括:①部落名称转化(如完颜、拓拔、慕容等部落名称演变为姓氏);②祖先名字演变(如“明安”意为“千”、“图门”意为“万”,后演变为姓氏);③皇帝赐姓(如北魏时期献帝赐予部落联盟首领的姓氏);④以国为姓(如乌尔汉祖因乌洛候国君赐姓得“吴雅氏”,后简化为“吴”);⑤以地为姓(如拓拔氏源于“北土北方”的地理名称);⑥民族融合转化(如与汉族、满族通婚后,采用汉译简化姓或满族姓氏)。

二、锡伯族起名习俗

1. 起名结构:小名与大名

锡伯族孩子出生后先起小名(乳名),用于家庭内部称呼,多为贱名(如“tarhūn”意为“胖子”、“macuhūn”意为“瘦子”、“ajo”意为“小狗”),寓意“命硬、不易被鬼魂勾走”;长大入学或成年后起学名(大名),录入家谱,用于正式场合。部分人小名成为终身名字。

2. 学名起名内容与寓意

学名内容丰富,寓意涵盖多个维度:①自然万物(以植物起名,如“nendenzy”意为“梅花”、“jamunzy”意为“蔷薇”,多用于女孩;以动物起名,如“tasha”意为“老虎”、“lefu”意为“熊”,象征勇猛;以数字起名,如“六十七”“七十六”,代表爷爷生孩子的年龄,具有纪念意义);②品德与期望(以抽象词汇起名,如“sūlden”意为“阳光”、“jak?an”意为“霞光”,寄托光明吉祥;“fafuri”意为“勤奋”、“faiqi?an”意为“勤快”,期望发愤图强;“akdungga”意为“健壮”、“hūturingga”意为“幸福”,祈愿健康长寿);③实用纪念(以出生相关事物起名,如“wehetu”意为“石头”、“seletu”意为“铁”,象征坚强);④外来文化影响(用“花”“梅”“兰”等汉字后缀起名,如“兰花”“梅花”,受汉族文化影响;或用蒙古族、哈萨克族人名后缀,如“batu”意为“坚固”、“bais”意为“富”,体现民族融合)。

3. 起名特点

锡伯族起名具有鲜明的延续性与重复性:同一名字在不同代人中重复使用(如“舍吐肯”“富海”等名字300年来仍在使用),体现了对传统的坚守;名字承载着时代性(如近代出现的“解放”“国庆”等名字反映时代背景)、文化性(融合满、汉、蒙古等多民族文化元素)和实用性(贱名避邪、纪念出生等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