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宁宴与回门宴本质上是同一传统婚俗的不同名称,均源自汉民族“三朝回门”的古 *** 俗,核心是婚后新婚夫妇携礼返回女方娘家省亲,兼具感恩与团聚的意义。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称呼侧重与地域使用习惯上,而非仪式本质。
1. 名称由来与核心含义
归宁:古称“归省”“返外家”(如闽南语、胶东方言),强调“已嫁女子回家省亲”的行为,是传统“三从四德”中“夫死从子”前的最后亲情联结,体现女方对原生家庭的归属感。
回门:“双回门”(夫妇一同返回)的简化,突出“夫妻成双”的吉祥寓意,是民间对“归宁”习俗的通俗说法,更强调“回娘家”的动作。
归宁宴/回门宴:女方家为迎接新婚夫妇返回而准备的宴席,是“归宁”“回门”的核心环节,旨在通过宴饮答谢亲友、巩固家族情感。
2. 仪式内容的一致性
两者均遵循以下传统流程:
时间:通常在婚后第三日(部分地区可选六、七、九日或满月),取“三朝回门”之意,象征婚姻进入稳定阶段。
参与者:新婚夫妇一同前往,女方父母及近亲长辈出席,部分地区邀请族中尊长作陪。
核心环节:
新郎改口:新郎向岳父母改口称“爸”“妈”,完成“姑爷”身份的正式确立;
感恩仪式:新人向女方父母行跪拜礼(或鞠躬),表达养育之恩;女方父母赠送“回门礼”(如衣物、首饰、红包),寓意“留女不留财”的祝福;
宴席安排:女方家设宴款待,新女婿坐上席,由女族尊长陪饮;部分地区保留“搅面礼”(岳父以面条考验新女婿,最终以红包收尾)等特色环节。
3. 地域与习惯的差异
称呼偏好:“归宁宴”更多用于北方地区(如山东、河南),“回门宴”则在南方(如福建、广东)及民间更常用,但本质无区别。
流程简化:当代社会中,部分地区将“归宁宴”与“回门”合并简化,省略部分传统仪式(如“搅面礼”),但“携礼返回”“宴请亲友”的核心仍保留。
综上,归宁宴与回门宴是同一传统婚俗的不同表述,核心均为“婚后回娘家省亲并设宴答谢”。其差异仅在于名称的地域或习惯用法,不影响仪式的本质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