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洗出秋阶影,冰雪招来露砌魂。
淡极始知花更艳,愁多焉得玉无痕。
欲偿白帝凭清洁,不语婷婷日又昏。
这首诗是薛宝钗在大观园海棠诗社中的代表作,首联以“昼掩门”“自灌苔盆”的细节,塑造出端庄矜持的形象;颔联用“胭脂洗出”“冰雪招来”比喻白海棠的淡雅高洁,将花的形态与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;颈联“淡极始知花更艳”以反常规的视角,提出“淡雅至极方显艳丽”的哲理,暗合宝钗“藏拙守愚”的处世哲学;尾联“不语婷婷”则传递出一种幽远静谧的惆怅,既贴合白海棠的神态,也隐含宝钗内心对自身命运的淡淡感慨。
《临江仙·柳絮》
白玉堂前春解舞,东风卷得均匀。蜂围蝶阵乱纷纷。几曾随逝水?岂必委芳尘?
万缕千丝终不改,任他随聚随分。韶华休笑本无根。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
此词为柳絮诗社中的压卷之作,上阕以“春解舞”“东风卷得均匀”描绘柳絮在春风中轻盈舞动的姿态,“蜂围蝶阵”进一步渲染热闹氛围;下阕“几曾随逝水?岂必委芳尘?”以反问否定柳絮“随波逐流”的命运,“万缕千丝终不改”强调本质的坚守;尾联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,既写柳絮借助风力高飞的姿态,也隐含宝钗对“借助外力实现高远志向”的期待,展现了她性格中积极进取的一面。
《忆菊》
怅望西风抱闷思,蓼红苇白断肠时。
空篱旧圃秋无迹,瘦月清霜梦有知。
念念心随归雁远,寥寥坐听晚砧痴。
谁怜我为黄花病,慰语重阳会有期。
这首诗出自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八回菊花诗社,以“忆菊”为题,抒发了宝钗对菊花的思念之情。首联“怅望西风”“蓼红苇白”营造出萧瑟的秋景,“抱闷思”“断肠时”直抒胸臆,表达内心的愁闷;颔联“空篱旧圃”“瘦月清霜”进一步强化秋的寂寥,“梦有知”暗示对菊花的牵挂只能在梦中实现;颈联“心随归雁远”“坐听晚砧痴”通过“归雁”“晚砧”等意象,传递出孤独与思念;尾联“为黄花病”“重阳会有期”则以“病”写痴,将思念菊花的情感推向极致,也暗含宝钗对高洁品格的向往。
《画菊》
诗余戏笔不知狂,岂是丹青费较量。
聚叶泼成千点墨,攒花染出几痕霜。
淡浓神会风前影,跳脱秋生腕底香。
莫认东篱闲采掇,粘屏聊以慰重阳。
同样是菊花诗社的作品,这首诗以“画菊”为主题,展现了宝钗的艺术才情。首联“戏笔”“岂是费较量”谦逊中透露出自信,表明作画是兴之所至;颔联“聚叶泼成千点墨”“攒花染出几痕霜”用“泼墨”“染霜”的手法,生动还原了画菊的过程,“千点墨”“几痕霜”将菊叶的浓淡、花瓣的清冷表现得极具画面感;颈联“淡浓神会”“跳脱秋生”强调画作的神韵,“腕底香”更是巧妙地将视觉感受转化为嗅觉体验,突出菊花的神韵;尾联“粘屏聊以慰重阳”则点出画菊的目的,以画代花,慰藉重阳佳节的寂寥。
《螃蟹咏》
桂霭桐阴坐举觞,长安涎口盼重阳。
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。
酒未敌腥还用菊,性防积冷定须姜。
于今落釜成何益,月浦空余禾黍香。
这首诗出自第三十八回“螃蟹咏”,是宝钗针对宝玉、黛玉的螃蟹诗而作。颔联“眼前道路无经纬”讽刺螃蟹横行无忌的姿态,“皮里春秋空黑黄”则借“皮里春秋”(指表面不露褒贬、内心却存褒贬)的典故,讽刺那些心机深沉、虚伪狡诈的官场人物,认为他们的“花样”(黑黄)终究徒劳(空),最终会像螃蟹一样“落釜”(被煮食),一无所获;颈联“酒未敌腥还用菊”“性防积冷定须姜”则是对吃蟹细节的描写,看似闲笔,实则呼应主题,暗示螃蟹的“腥”“冷”需用菊、姜来化解,就像官场的丑恶需用正义来揭露;尾联“落釜成何益”“月浦空余禾黍香”则以螃蟹的最终结局,深化讽刺意味,表达对丑恶势力的批判。
《凝晖钟瑞》
芳园筑向帝城西,华日祥云笼罩奇。
高柳喜迁莺出谷,修篁时待凤来仪。
文风已著宸游夕,孝化应隆归省时。
睿藻仙才盈彩笔,自惭何敢再为辞。
这首诗是宝钗为大观园题咏之作,首联“芳园筑向帝城西”“华日祥云笼罩奇”点明大观园的地理位置与富贵气象;颔联“高柳喜迁莺出谷”“修篁时待凤来仪”用“莺出谷”“凤来仪”的典故,象征大观园的美好与祥瑞,也暗含对元妃省亲的赞美;颈联“文风已著宸游夕”“孝化应隆归省时”则从“文风”“孝化”两个角度,歌颂贾府的文化传承与孝道传统;尾联“睿藻仙才盈彩笔”“自惭何敢再为辞”则以谦逊的语气,表达对元妃才华的敬仰,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德。
《灯谜》(更香谜)
朝罢谁携两袖烟,琴边衾里总无缘。
晓筹不用鸡人报,五夜无烦侍女添。
焦首朝朝还暮暮,煎心日日复年年。
光阴荏苒须当惜,风雨阴晴任变迁。
这首灯谜以“更香”(古代计时用的香)为谜底,谜面通过“两袖烟”“琴边衾里无缘”“晓筹不用鸡人报”等细节,描绘更香的特点;“焦首”“煎心”则将更香燃烧时的状态与人的情感痛苦联系起来,既贴合更香的物理特性,也隐含宝钗内心的孤独与无奈;尾联“光阴荏苒须当惜”“风雨阴晴任变迁”则以哲理收尾,提醒人们珍惜时光,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,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,也暗含宝钗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