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昂族有哪些传统节日

admin

德昂族的节庆以宗教信仰为核心,融合了农耕生产、传承与文化娱乐,主要传统节日包括泼水节(浇花节)、关门节、开门节、做摆、烧白柴等,其中泼水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1. 泼水节(浇花节)

泼水节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当地人称“浇花水”,时间固定在清明节后第七天,为期三天。节日起源与佛祖传说相关,相传佛祖为帮助德昂族料理生产生活而下凡,后因思念天庭返回,百姓为纪念他雕像洗澡,逐渐形成节日习俗。

德昂族有哪些传统节日

节日流程充满仪式感:首日,群众穿节日盛装前往佛寺,寨中长老主持祝词,男青年跳象脚鼓舞、女青年跳“堆沙舞”,众人用竹水筒向雕龙画凤的水槽倒水,为佛像冲浴,寓意缅怀先辈、预祝风调雨顺;随后将食物供于佛前,朗诵祭词后品尝。次日,晚辈需为长辈洗手洗脚,检讨不孝之处,长辈则反省教育不足,互祝来年和睦。第三天,青年男女相互泼水,新婚夫妇是主要对象,传递喜悦与祝福;小伙子会赠送精心编织的竹篮给心仪姑娘,姑娘若背着某小伙的竹篮,便暗示钟情,成为情侣间独特的传情方式。

2. 关门节(德昂语:进洼)

关门节标志着农忙季节的开始,德昂语称“进洼”,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(农历六月中旬)启动,为期三个月。节日期间,青年男女需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,禁止谈情说爱、男娶女嫁;僧侣需净居佛寺,专心念经,提升德性。前三天,众人到佛寺赕佛(敬佛祭祀),不下地劳动,青年男女则唱“别杆柴”(德昂族民歌)、跳舞娱乐。三天后,每七天需用花、香、烛等小供一次佛,第八天要到佛寺祭佛、听佛爷诵经,祈祷人畜平安、五谷丰登。

3. 开门节(德昂语:出洼)

开门节意为“结束禁忌”,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(农历九月)举行,为期三天,是关门节的收尾。首日,佛寺僧侣举行“出雨安居”仪式,庆祝粮食丰收;次日,未婚少女到佛寺烧香敬佛,感谢开禁之恩。第三天,青年男女听佛爷讲经布道,随后群众进行“赶摆”(集市活动)和赕佛,交流物资、祈求福祉。节后,僧侣可自由出入佛寺,信徒也能出远门、串姑娘或举行婚礼,恢复正常生活。

4. 做摆

做摆又称“做大贡”,是德昂族重要的赕佛活动,以村寨或家庭为单位,旨在祈求人畜平安、消灾除难,一般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,具体日期取决于集体或个人的资金积累。筹备期间,村寨或家庭需准备粮食、经费,邀请远近亲友参加并提供食宿。首日“迎佛”,将佛像从佛寺请至村寨;次日“拜佛”,佛爷诵《长拉尼亚经》,祈求生活富足;最后一日,客人离开,寨民欢聚唱歌跳舞,强化社群协作。

5. 烧白柴(德昂语:孔通)

烧白柴是德昂族独特的宗教节日,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晚举行。白柴象征因安排生产节令失误而被杀的“昆宋”天神的白骨,烧白柴意为“给佛取暖”。当日,全寨信徒前往佛寺听经,佛寺点长明灯,寺外用“井”字形堆架白柴。众人将佛像移至白柴旁点燃,围着火堆敲鼓跳舞庆贺,直至柴堆烧尽,再将佛像抬回佛寺。次日,佛爷将炭灰置于土罐中供于神坛,延续给佛取暖的寓意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