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“大年三十”的除夕,本质是农历腊月为小月(仅有29天)的情况。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历“朔望月”的周期规律直接相关——农历月以月亮圆缺变化周期(约29.53天)为基础,为平衡阴历与阳历的时差,每月天数取整数,因此会出现大月(30天)和小月(29天)交替。由于“朔望月”平均长度略长于29.5天,大月出现的次数稍多于小月,故没有年三十的情形大约每3至5年出现一次。
例如,2013年、2016年、2022年及20252029年(连续5年)均未出现年三十,未来26年(至2050年)中还有12个年份没有年三十,包括20392041年(连续3年)。
除夕和立春为同一天的频率
除夕(农历腊月最后一天)与立春(二十四节气之首,通常在公历2月35日)为同一天的情况较为罕见。据天文专家统计,这种巧合大约每百年会出现3次。例如,2019年2月4日(除夕)、2057年2月3日(除夕)、2076年2月4日(除夕)均为除夕与立春重合的年份;而2038年、2087年的立春则对应农历正月初一。
这种频率的形成与农历“十九年七闰”的置闰规则及立春日的固定周期(约每365.24天一次)有关,农历年的长度(约354天或384天)与公历年的时间差会导致立春节气在农历年中的位置波动,偶尔会与除夕重合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