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时节有着什么习俗

admin

寒露时节,北方多地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、偶见早霜,南方也秋意渐浓。此时与重阳节(农历九月初九)临近,民间延续“登高望远”的习俗,通过攀登高山、楼阁等,既能避开城市喧嚣、呼吸新鲜空气,又能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“高寿延年”。北京香山、景山公园,山东八大处等均是热门登高地点,每年吸引大量游人参与。

赏菊品秋韵

农历九月被称为“菊月”,寒露前后是菊花盛开的旺季。菊花作为秋季代表性花卉,耐寒性强,越冷越艳,民间素有“赏菊”的雅趣。部分地区还会举办菊花展览,展示各类品种的菊花,如金丝菊、墨菊等,搭配诗词、书画等活动,增添文化氛围。菊花还具有清肝明目、疏风散热的功效,符合秋季养生的需求。

寒露时节有着什么习俗

饮菊花酒与寒露茶

饮菊花酒:因寒露与重阳节时间接近,民间有“饮菊花酒”的习俗。菊花酒由新鲜菊花、糯米、酒曲酿制而成,或加入少量枸杞、冰糖提升风味,口感清凉甘甜,具有养肝、明目、祛燥的作用,被视为“长寿酒”,寓意驱邪避灾、健康长寿。

喝寒露茶:老南京等地有“寒露茶”的习惯。寒露前后是茶树生长的黄金期,此时采摘的茶叶(称为“正秋茶”)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易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反而带有独特的甘醇清香,深受老茶客喜爱。寒露茶富含茶多酚、氨基酸等成分,有助于提神醒脑、润肺降火。

吃芝麻与螃蟹

吃芝麻:寒露时节,天气转寒且干燥,民间讲究“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”,芝麻(尤其是黑芝麻)具有润肠通便、补肝肾、益精血的功效,成为此时的重要食材。常见吃法有芝麻糊、芝麻糖、芝麻糕等,还有“芝麻绿豆糕,吃了不长包”的谚语,强调其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
吃螃蟹:“九月团脐,十月尖”,寒露前后是母蟹(团脐)膏肥黄满的更佳食用期,公蟹(尖脐)则在十月左右达到肥美状态。此时螃蟹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,富含蛋白质、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,但需注意适量食用(过敏体质、胃寒者不宜多吃),且避免与柿子同吃(易形成胃石)。

农事与生活习俗

秋收秋种:寒露是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,农谚有“寒露时节人人忙,种麦、摘花、打豆场”“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,成熟期在寒露前后”等描述。此时北方地区忙着收割大豆、石榴、山楂等作物,种植冬小麦;南方地区则收割晚稻、采摘棉花,同时播种油菜、蚕豆等耐寒作物。

取井水浸药:古时民间认为,寒露时节的井水温度较低、水质清冽,适合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(如人参酒、枸杞酒等),以备冬季服用,增强体质、抵御寒冷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