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孟秋:农历七月是秋季的之一个月,古人以“孟、仲、季”区分季节月份,“孟秋”即秋季之首,出自《礼记·月令》“孟秋之月,日在翼”。
2. 兰月:七月兰花清香怡人,许多品种的兰花在此时绽放,故得名“兰月”,南北朝王融《法乐辞(其二)》有“薰风动兰月”的记载。
3. 瓜月:七月各类瓜果逐渐成熟,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中“七月食瓜,八月断壶”的描述,是“瓜月”的直接来源。
4. 巧月: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,古代妇女向织女星祈祷提高刺绣技巧,故七月又称“巧月”,唐代林杰《乞巧》诗“家家乞巧望秋月”即指此。
5. 相月:出自《尔雅·释天》“七月为相”,因七月对应五行中的阳金,名为“相”,有相生相克、相辅相成之意。
6. 流火:源自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“七月流火”,指大火星(心宿二)向西落下,标志着炎热消散、天气转凉,成为七月的代名词。
“七月半”的含义
1. 基本定义:“七月半”指农历七月十五日,是农历七月的中间日期,故称“半”。
2. 节日别称:七月半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道教称为“中元节”,佛教称为“盂兰盆节”,民间俗称“鬼节”。
3. 节日意义:其核心是敬祖尽孝,源于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与秋尝祭祖习俗。七月是丰收季节,人们通过祭祀祖先,报告秋成、感恩先人;后来融合道教“地官赦罪”、佛教“盂兰盆救孤”的元素,逐渐发展为兼具祭祖、普渡孤魂的综合性节日。
4. 主要习俗:包括祭祖(焚烧纸锭、供奉时鲜食物)、放河灯(为孤魂引路)、祀亡魂(设斋供僧)、焚纸衣(为祖先送去冥界衣物)等,不同地区还有迎神、赛神、吃扁食等特色活动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