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 第二十三象丙戌

admin

《 *** 》第二十三象丙戌解析

第二十三象为《 *** 》中预言南宋末年历史的关键一象,以“丙戌”干支为序号,对应《周易》“履卦”(兑下乾上),通过谶语、颂诗、图像三者结合,勾勒出南宋末年奸臣当道、忠臣苦撑、最终灭亡的悲壮历程。

一、卦象:“履”的象征意义

推背图第二十三象丙戌

“履卦”卦象为“上天下泽”(乾为天、兑为泽),卦辞“履虎尾,不咥人,亨”,寓意“踩在老虎尾巴上行走,需谨慎行事”。本象中,“履”的核心是“险中求胜”——南宋末年虽面临蒙古铁骑的致命威胁,但忠义之臣仍试图以微弱之力支撑危局,却因朝廷腐败、奸臣误国,最终难逃灭亡厄运。

二、谶语:“似道非道 乾沈坤黯 祥光宇内 一江断楫”

1. 似道非道:

双关语,既指南宋权相贾似道(名字含“似道”,实则无道),也暗讽南宋政权的“似是而非”——虽自称中原正统,却偏安江南;虽延续北宋“联合外族灭外族”的策略(如联合蒙古灭金),却最终反被蒙古所灭。

2. 乾沈坤黯:

“乾”为天、“坤”为地,“沈”通“沉”,形容南宋朝廷纲纪混乱、朝政昏暗。贾似道专权期间,卖官鬻爵、沉迷酒色(如在西湖上与姬妾夜宴),正直大臣多被排挤,国家陷入“天塌地陷”的末世景象。

3. 祥光宇内:

“祥”指文天祥(南宋末年抗元名臣),其名字中的“祥”象征光明与希望。文天祥虽为文官,却毅然尽出家资招募义军,后兵败被俘,写下《过零丁洋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绝唱,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。

4. 一江断楫:

“一江”组合为“汪”字,指汪立信(南宋兵部尚书);“断楫”意为船桨断裂,喻指抗元力量被削弱。汪立信曾劝贾似道“联兵固守”,却被罢官;1275年元兵直逼建康时,他被重新启用,率兵增援,却因南宋守臣望风降遁而全线崩溃,最终恸哭而亡。

三、颂诗:“胡儿大张挞伐威 两柱擎天力不支 如何兵火连天夜 犹自张灯作水嬉”

1. 胡儿大张挞伐威:

“胡儿”指蒙古军队,“挞伐”意为大规模武力征伐。蒙古自1235年起三次伐宋,1273年攻陷襄阳、樊城(南宋北方屏障),彻底打开南宋门户,其攻势如潮,势不可挡。

2. 两柱擎天力不支:

“两柱”指文天祥与汪立信,他们是南宋末年仅有的抗元支柱。但二人势单力薄,无法扭转乾坤——汪立信因孤立无援而败亡,文天祥虽率 *** 战江西、广东,最终仍被俘虏。

3. 如何兵火连天夜 犹自张灯作水嬉:

讽刺贾似道在国难当头的荒淫行径。1273年襄阳被围时,贾似道隐瞒军情,继续在西湖上“张灯夜宴”、歌舞升平,对前线战事不闻不问,最终导致襄阳失陷、南宋门户洞开。

四、图像:文天祥苦撑宋室的象征

传统图像中,画面为一文官双手撑住庙门(或庭院小门),腰佩宝剑。这一形象有两层含义:一是象征文天祥作为南宋丞相,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即将倾覆的宋室;二是“庙门”喻指国家,“双手撑住”体现其“挽狂澜于既倒”的决心,即使明知不可为,仍拼尽全力守护。

五、金圣叹点评与历史印证

金圣叹批注:“此象主贾似道当权,汪立信、文天祥辈不能以独力支持宋室。襄樊围急,西子湖边似道犹张灯夜宴,宋室之亡其宜也。”这一点评精准概括了本象的核心——奸臣误国。

历史印证:

12681273年,蒙古围攻襄阳、樊城,贾似道隐瞒军情,未发一兵救援,最终两城失陷;

1275年,元军南下,贾似道率13万大军迎敌,却临阵脱逃,导致宋军溃败;

1276年,元军攻占临安,谢太后与幼帝投降;

1279年,文天祥在崖山兵败被俘,后在大都就义,南宋灭亡。

综上,第二十三象通过“履卦”的“险中求胜”寓意,结合谶语、颂诗与图像,完整呈现了南宋末年“奸臣当道、忠臣苦撑、最终灭亡”的历史脉络,成为《 *** 》中预言王朝兴衰的经典案例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