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

admin

立冬的天气特点主要体现在气温变化、降水形态、南北差异及寒潮影响等方面,具体如下:

1. 气温变化:由秋季向冬季过渡,初冬“积热”尚存

立冬是冬季的起始,太阳到达黄经225度,北半球太阳辐射量持续减少,但地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仍有剩余,因此初冬通常不会过于寒冷。随着冷空气活动加剧,气温呈下降趋势,立冬是全年降温最猛的节气之一,相比上一节气霜降,全国平均气温下跌达3.77℃。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已明显下降,而南方因纬度较低,“积热”更久,常出现“十月小阳春”的温暖舒适天气(民间有“八月暖九月温,十月还有小阳春”之说),但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,南方气温会逐渐走低。

立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

2. 降水形态:从少雨干燥向雨雪寒冻转变

立冬后,全国降水显著减少,但降水形式逐渐从秋季的雨水转变为冬季的雨雪、雨夹雪甚至冰雹。华北部分地区常在此时迎来初雪,东北、西北地区则已进入大雪纷飞的时节(如黑龙江等地异常寒冷);南方地区虽仍以降雨为主,但随着气温降低,部分地区也会出现雨夹雪或冻雨天气。

3.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

我国幅员辽阔,立冬时南北气候差异极大:

北方大部:已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季,气温降至10℃以下,大风、降温、降雪天气频发,部分地区已呈现“千里冰封”的景象;

南方大部:仍处于秋季,气温相对较高(如华南部分地区仍炎热),但凉意渐浓,昼夜温差加大;

青藏高原、内蒙古北部:因海拔或纬度高,早在9月上旬就已入冬,长冬无夏。

4. 寒潮活动频繁,易引发剧烈降温

立冬后,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,频频南侵,常形成大风、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。11月是全国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,剧烈的降温会对农业生产(如农作物冻害)、人体健康(如感冒、心血管疾病)造成不利影响,需注意防范。

5. 部分地区出现特殊天气现象

北方地区:因气温下降,易出现雾和霾(尤其在冷空气间歇期,昼夜温差大、湿度增加时),能见度降低,影响交通;

华南地区:虽有“立冬种麦正当时”的说法,但也需防范热带气旋残留带来的强降雨,影响晚稻收晒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