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三候的初候是什么

admin

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,古人将每一节气划分为“三候”(每五日为一候),以自然物候变化标记节气特征。其中,立夏三候依次为“初候蝼蝈鸣”“二候蚯蚓出”“三候王瓜生”,系统反映了孟夏之初万物从“生”到“长”的过渡。

“蝼蝈鸣”的物候内涵

“蝼蝈鸣”是立夏初候的核心标志,描述的是蝼蛄(或蛙类)开始活跃鸣叫的现象。蝼蛄俗称“土狗子”“蝲蝲蛄”,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,偏好温暖潮湿的环境;而蛙类(如青蛙)也是此时田间池畔的常见生物。随着夏季气温升高、阳气渐盛,蝼蛄与蛙类纷纷结束蛰伏,通过鸣叫宣告夏天的到来。古人认为,“蝼蝈鸣”是“夏长”的信号,标志着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。

立夏三候的初候是什么

相关佐证与争议

关于“蝼蝈”的具体所指,古籍中存在不同说法:《淮南子》提到“蝼蝈鸣,邱螾出”,将蝼蝈与蚯蚓(邱螾)并列,认为二者均为立夏时节的“应候之物”;东汉文学家蔡邕则认为“蝼蝈”是蛙的别名,因二者均在立夏时节鸣叫,故被古人合并记录。尽管存在争议,但“蝼蝈鸣”的核心含义始终一致——代表夏天的气息逐渐浓厚,是立夏节气更具代表性的物候特征之一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