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生肖代号姓氏:了解不为人知的别称和代号

admin

民间对十二生肖的代号多基于其习性、地位或传说,具有鲜明的口语化特征:

鼠:无牙(因鼠牙尖锐但体型小,民间以“无牙”调侃其“小巧但难防”)、夜磨子(形容鼠夜间活动频繁,像“磨盘转动不停”)、家鹿(部分地区将家鼠称为“家鹿”,源于其敏捷如鹿的特性);

牛:运粮(牛是传统农耕中运输粮食的主要劳动力)、土畜(牛属于“土性家畜”,扎根土地)、大牢(古代祭祀中“太牢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象征庄重);

十二生肖代号姓氏:了解不为人知的别称和代号

虎:山君(山林之王,统领百兽)、于菟(楚语中对虎的称呼,意为“老虎”)、大虫(古代对虎的俗称,《水浒传》中常见“大虫”一词);

兔:玉兔(神话中居住在月宫的兔子,象征纯洁)、月精(与月相联,认为兔是月的精灵)、明视(《礼记》中记载“兔曰明视”,意为兔眼明亮,能看清事物);

龙:四灵之首(龙、凤、龟、麟并称“四灵”,龙居首位,象征权威)、蛟龙(有鳞片的龙,未升天)、应龙(有翅膀的龙,助黄帝战蚩尤);

蛇:小龙(民间认为蛇是龙的“缩小版”,具有灵性)、长虫(古代对蛇的统称,“虫”为古代对动物的泛称);

马:骒(母马)、驹(小马)、飞黄(传说中的神马,能腾空飞行)、赤兔(三国时期名马,“人中吕布,马中赤兔”);

羊:膻根(因羊膻味明显,民间以此代称)、珍郎(部分地区对小羊的昵称)、嵩山君(古代神话中山羊的尊称);

猴:禺(古代对猴的称呼,《山海经》中有“禺猇”一词)、果然(猴子群居,叫声似“果然”)、狨(金丝猴的古称,毛色金黄珍贵);

鸡:司晨(公鸡清晨打鸣,提醒人们起床)、时夜(夜间守护,象征警觉)、德禽(《韩诗外传》称鸡有“五德”,是“德”的象征);

狗:豺舅(民间传说狗是豺狼的舅舅,源于二者生态位相近)、地羊(部分地区将狗称为“地羊”,因狗与羊同属家畜)、韩卢(古代名犬,以奔跑速度快著称);

猪:黑面(猪的面部多为黑色,民间以此代称)、彘(古代对猪的正式称呼,《左传》中有“彘”字)、刚鬣(猪鬃坚硬如刺,“刚鬣”象征其刚强)。

二、十二生肖文化别称(含寓意)

文化别称多源自典籍或传说,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:

鼠:子神(子时是鼠最活跃的时段,“子神”象征生机)、社君(古代社稷之神,鼠善于储存粮食,被视为“社稷的守护者”)、夜磨子(夜间活动的“磨盘”,寓意持续运转的活力);

牛:乌犍(健壮的黑公牛,象征力量)、汉云(如云般的牛群,寓意丰收)、八百里(源自“八百里加急”,形容牛的力量与速度,象征高效);

虎:山君(山林的主宰,“山君”象征威严与保护)、于菟(楚地文化中“虎”的雅称,带有神秘色彩)、寅将军(寅时是虎的活跃期,“寅将军”象征守护);

兔:月精(与月相联,传说月中有兔,“月精”象征纯洁与永恒)、月德(月亮的德行,寓意温柔、善良)、扑朔(源自“雄兔脚扑朔”,形容灵动、活泼);

龙:云螭(云中的螭龙,象征自由与变化)、金龙(金色龙身,象征富贵与权威)、蛟龙(潜伏在深渊的龙,寓意潜力与崛起);

蛇:玉京子(道教中“玉京”的仙蛇,象征长寿与神秘)、玉虺(虺是小龙,“玉虺”寓意灵动与智慧)、升卿(“升”有上升之意,“升卿”象征仕途顺遂);

马:玉螭(玉质的螭龙,象征高贵与灵动)、飞黄(传说中的神马,能“日行万里”,象征进取)、追风(形容马的速度快,如追风一般);

羊:珍郎(珍贵的小羊,象征可爱与珍贵)、卷娄(羊吃草时的姿态,“卷娄”寓意勤劳)、嵩山君(古代神话中山羊的尊称,象征稳重);

猴:王孙(猴群中的“王者之后”,象征地位)、猢狲(猴子的古称,“猢狲”谐音“糊涂”,带有些许调侃)、献果(猴子摘果子,象征丰收与分享);

鸡:司晨(清晨打鸣,提醒人们开始新的一天,“司晨”象征责任)、时夜(夜间守护,象征警觉)、德禽(《韩诗外传》称鸡有“文、武、勇、仁、信”五德,象征品德高尚);

狗:乌龙(黑色的龙,象征忠诚与守护)、韩卢(古代名犬,“韩卢”象征敏捷与忠诚)、黄耳(能送信的狗,“黄耳”象征沟通与信任);

猪:乌金(猪的颜色黑如乌金,象征财富)、刚鬣(猪鬃坚硬,“刚鬣”象征坚强)、正顺(“正”代表正直,“顺”代表顺利,象征平安顺遂)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