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祈求心灵手巧:巧果原名“乞巧果子”,是古代女子向织女乞求智慧与巧手的象征。传说中,女子通过 *** 巧果,希望获得织女的青睐,赐予自己精湛的女红技艺,因此吃巧果承载着对“心灵手巧”的美好期许。
2. 纪念牛郎织女传说:巧果与七夕节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传说紧密相连。有说法称,小巧姑娘为帮助牛郎织女相会,每年七夕 *** 巧果抛掷屋背,喜鹊衔去搭桥,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吃巧果以纪念这段爱情,也寓意着对美好姻缘的向往。
3. 文化传承与传统符号:巧果起源于北宋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,是中国传统节日食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 *** 工艺(如使用模具压制成花形、动物形)和食用方式(如串成串挂于壁间),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,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4. 寓意吉祥与幸福:巧果的形状(如梭形、鱼儿、石榴等)和 *** 过程(如油炸至金黄、撒芝麻白糖)都蕴含着吉祥寓意。例如,梭形象征“顺顺利利”,鱼儿象征“年年有余”,挂于小儿项间寓意“健康成长”,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。
七夕巧果的做法
1. 材料准备:主要原料包括面粉(优先选小麦粉,传统做法延续至今)、鸡蛋、牛奶/温水、白糖、酵母、玉米油/花生油(可选),部分地区会加入黑芝麻、葡萄干等增加风味。
2. 面团 *** :将面粉、白糖、酵母混合均匀,加入鸡蛋、牛奶/温水(少量多次,避免面团过稀),充分揉成光滑面团;若用油和面(更酥脆),可将油与面粉直接混合,揉成油面团,静置30分钟发酵(或快速发酵15分钟,无需发至两倍大)。
3. 成型步骤:将发酵好的面团搓成长条,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(根据模具大小调整);将小剂子放入木制模具(如桃木、枣木刻成的花形、动物形模子,传统图案有剪刀、石榴、金鱼等),按压结实,倒扣模具轻轻磕出巧果坯。
4. 烘烤/油炸:
烘烤法:将巧果坯放入预热好的烤箱(160180℃),烤1520分钟(根据巧果大小调整),表面金黄即可;传统做法也有用平底锅小火烙至两面金黄。
油炸法:将油锅烧至六成热(油温不宜过高,避免外焦里生),放入巧果坯,小火慢炸至金黄色,捞出沥干多余油分。
5. 调味与装饰:炸好的巧果捞出后,立即撒上芝麻、白糖(或淋上蜂蜜),增加香甜口感;传统做法还会将巧果用红线串成串,挂于壁间作为装饰,或串成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