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节为什么又叫鬼节 七夕节的禁忌有哪些

admin

七夕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“鬼节”(中国传统四大鬼节为清明节、中元节、上巳节、寒衣节),其“鬼节”称呼的由来主要有两种民间说法:一是部分地区认为七夕当天是鬼魂往返阴阳两界的日子,过世亲人会回到人间与家人团聚,因此有迎鬼习俗;二是从日期关联看,七夕节(农历七月初七)与中元节(农历七月十五)相隔仅7天,“七”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(如“七不出门”),因此衍生出“鬼节”的忌讳。但实际上,七夕节的核心是“乞巧”“祈福”“爱情”,与“鬼节”的祭祀、肃穆属性完全不同。

七夕节的禁忌

1. 忌结婚订婚:七夕是牛郎织女“分开”的结局,传统观念中认为这一天结婚订婚不吉利;且古代七月初七是祭拜先祖、神明的日子,结婚同房被视为亵渎神灵,可能损寿。

七夕节为什么又叫鬼节 七夕节的禁忌有哪些

2. 忌搬家:农历七月被称为“鬼月”,阴气较重,搬家被视为触犯鬼神,招来不祥;七夕是团聚的日子,搬家寓意“分离”,与节日氛围冲突。

3. 忌吵架:七夕强调爱与和谐,夫妻或情侣间吵架会破坏节日氛围,影响感情,尤其对祈求女儿幸福的家庭而言,尤为不吉。

4. 忌送鞋子:“鞋”与“邪”谐音,送鞋等于“送邪”,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举动。

5. 忌吃某些食物:避免吃动物蹄爪(如鸡爪,“分离”寓意)、牛肉(牛郎与牛的传说,农耕社会中牛的重要性)、黄梨(“离”谐音,象征分离)、黄桃(担心“桃花黄了”,影响觅得良缘);瓜果可雕刻成花型,但需避开不吉利造型。

6. 忌穿针乞巧的特定禁忌:传统“穿针乞巧”需在月光下进行,若天气不佳(如阴雨),则认为乞巧不易成功,需等待来年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