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乞巧节的诗句

admin

七夕节,又称“乞巧节”“女儿节”“少女节”,其“乞巧节”的别称源于古代女子对“巧艺”的祈求。农历七月初七夜晚,女子们会向天上的织女星乞求智慧与灵巧技艺(如织布、刺绣、穿针等),这一习俗是“乞巧节”名称的核心来源。

从历史文献看,乞巧习俗可追溯至汉代,《西京杂记》记载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,这是关于乞巧的最早文字记录。唐宋时期,乞巧活动更加盛行,女子们通过穿针乞巧、喜蛛应巧、投针验巧等方式展示巧艺,民间甚至出现专卖乞巧物品的“乞巧市”,足见这一习俗的普及。

“乞巧”也与“七姐诞”(织女诞辰)密切相关。七月七是织女的诞辰,女子们通过乞巧仪式表达对织女的崇拜,希望获得她的庇佑,提升自己的手工技艺。这种“乞巧”不仅是技艺的追求,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乞巧节的诗句

二、乞巧节的经典诗句

乞巧节作为传统节日,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,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乞巧节诗句:

1. 《乞巧》·唐·林杰

诗句: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

赏析: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七夕乞巧的盛况。前两句借用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出节日氛围,后两句聚焦民间场景——家家户户的女子望着秋月穿针乞巧,“穿尽红丝几万条”用夸张手法突出参与人数之多,生动展现了乞巧节的民俗特色。

2. 《秋夕》·唐·杜牧

诗句: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
赏析:诗中虽未直接写乞巧,但通过“卧看牵牛织女星”的细节,暗示了七夕的氛围。宫女在秋夜仰望星空,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孤寂之情,侧面反映了乞巧节在民间的影响力。

3. 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·宋·秦观

诗句: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

赏析:这首词将乞巧节与爱情结合,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坚贞爱情。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成为千古名句,超越了乞巧的本意,成为爱情观的经典表达。

4. 《迢迢牵牛星》·古诗十九首

诗句: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。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

赏析:这首诗以织女的角度写乞巧节,通过“纤纤擢素手”“札札弄机杼”的细节,展现织女的巧艺与孤独。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用银河的阻隔烘托相思之情,成为乞巧节爱情主题的经典意象。

5. 《辛未七夕》·唐·李商隐

诗句:恐是仙家好别离,故教迢递作佳期。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。清漏渐移相望久,微云未接过来迟。岂能无意酬乌鹊,惟与蜘蛛乞巧丝。

赏析:诗中“惟与蜘蛛乞巧丝”一句,直接点出乞巧习俗。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,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怅惘,将乞巧与人生感慨结合,深化了乞巧节的文化内涵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