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人结婚风俗是什么

admin

山东传统婚礼深受齐鲁文化影响,融合儒家礼制与民间习俗,流程严谨且富有象征意义,核心环节包括议婚、订婚、迎娶、拜堂合卺及婚后礼仪,同时各地保留着独特的地域特色。

一、议婚与订婚:传统婚姻的“前置关卡”

传统议婚多由媒人牵线,双方父母通过“相亲”了解子女意愿与家庭情况。即使自由恋爱,也需走“议婚”形式,确认双方家庭条件、生肖八字(避免“白马怕青牛”“鸡猴不到头”等忌讳)匹配。订婚是正式确立婚姻关系的关键步骤,男方需向女方赠送彩礼(金额多为吉祥数字,如18000、38000元),并商定婚礼日期、嫁妆等细节。部分地区保留“换帖”习俗,双方互换写有生辰八字的庚帖,请算命先生“合八字”,确认“福命相合”后方可订婚。

山东人结婚风俗是什么

二、迎娶:婚礼的“重头戏”

1. 迎亲方式与队伍

山东迎娶分为三类:“亲迎”(新郎亲自到女家接新娘,多为有钱人家)、“等亲”(派兄弟或叔侄接新娘,生活较富裕家庭)、“送亲”(女家送新娘到男家,普通家庭常用)。迎亲队伍阵容庞大:前有吹鼓手(奏喜乐、放鞭炮)开道,中有“官轿”(新郎乘坐)、“花轿”(新娘乘坐,内放大公鸡、贴“吉星高照”红符),后有送亲者(扶持花轿),部分地方还有“压轿童子”(父母双全的小男孩)压轿。

2. 迎亲细节

压轿与避邪:花轿不能空着,需用“压轿童子”和“大公鸡”(象征“吉祥”);部分地区新娘需“抱瓶跨鞍”(瓶谐音“平”、鞍谐音“安”),或跨火盆(驱除秽气,象征日子红火)。

哭嫁与暖嫁:婚前一天,新娘需向父母行“辞娘礼”(感谢养育之恩,哭嫁表达不舍);女方家会“暖嫁”(请吹鼓手吹打、唱小戏,热闹氛围)。

泼水与抢亲:临朐等地有“泼水”习俗(新娘母亲或弟妹泼水,寓意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);博山一带有“抢亲”(新郎带人追赶新娘,象征夫妻恩爱)。

三、拜堂合卺:婚礼的“仪式 *** ”

花轿到男家后,需“勒性”(大门紧闭,让新娘在轿中等待,寓意性格绵软、服从婆婆管教);新娘下轿时踩红毡(或年糕,谐音“步步高升”),由有夫之妇搀扶,怀抱“宝瓶”(或苹果,象征“平安”)。拜堂流程严格遵循“一拜天地”(感恩天地恩赐)、“二拜高堂”(感谢父母养育)、“夫妻对拜”(结为夫妻)、“入洞房”(新人共入洞房)的顺序。部分地区有“撒帐”习俗(用红枣、栗子、花生、桂圆、核桃撒向新人及床铺,寓意“早立贵子”“儿女双全”);合卺礼用红绳系住的酒杯(或葫芦瓢),新人交臂而饮,象征“同甘共苦”。

四、婚后礼仪:婚姻的“延续仪式”

回门:婚后3天内,新郎新娘需回女方家(称“归门”),女方家设宴款待,新娘被奉为上宾,体现对女方的尊重。部分地区有“六日走腿”“九日回门”等说法(根据距离调整)。

庙见:传统婚礼中,新娘需到夫家宗祠拜见祖先(称“庙见”),告知祖先婚姻之事,象征融入夫家家族。

五、现代变迁:文明新风的融入

近年来,山东各地积极推动婚俗改革,倡导“节俭、文明、有文化”的新婚俗:

集体婚礼:曲阜等地结合儒家文化,举办“新中式集体婚礼”(保留纳采、亲迎等传统礼仪,融入现代简约风格),让婚礼更有仪式感与文化味。

文明迎亲:日照岚山区成立“文明迎亲队”(由村“两委”成员、志愿者组成),义务引领新人回家,破除“闹婚”“讲排场”等不良风气。

移风易俗:通过“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”(提供免费策划、主持等服务)、“文明实践银行”(积分兑换“文明家庭”评选资格)等形式,引导群众摒弃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,形成“婚事新办、喜事简办”的新时代文明风尚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