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时节,气候由热转凉,秋燥逐渐加重(从温燥转为凉燥),身体易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喉不适、皮肤干燥、便秘等症状。此时选择应季、性平或偏凉、富含水分与滋养成分的水果,能针对性缓解秋燥,滋养身体。以下是适合秋分食用的水果及好处:
1. 梨:润肺止咳的“天然甘露”
梨被誉为“百果之宗”,水分含量高达85%以上,性凉味甘微酸,具有润肺止咳、清热降火、生津润燥的功效。秋分时节,干燥的空气易导致咽喉干痒、干咳少痰,吃梨能快速补充水分,缓解不适。可直接生吃(清甜爽口),也可炖煮成冰糖雪梨、银耳雪梨汤(更适合脾胃虚寒者,减少寒性 *** )。需注意:梨性凉,脾胃虚寒、慢性肠炎患者不宜过量食用。
2. 柚子:清热润燥的“团圆果”
柚子是秋分代表性应季水果,富含维生素C(每100克含约40毫克)、水分及柚皮苷等活性成分,性凉味甘酸,具有清热解毒、润燥止咳、降血脂的作用。其果肉酸甜多汁,能 *** 味蕾、改善秋季食欲;果皮晒干后可泡水饮用,进一步增强润燥效果。适合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、咽喉不适者,尤其适合“三高”人群(降血脂、降血压)。需注意:柚子性凉,不宜空腹食用,也不宜与螃蟹同食(避免引起肠胃不适)。
3. 葡萄:益气补血的“紫色宝石”
葡萄富含水分、维生素C、花青素及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,性平味甘酸,具有益气补血、生津止渴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秋乏时节,葡萄中的天然果糖能迅速补充能量,缓解疲劳;其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。适合气血不足、脾胃虚弱者(如头晕乏力、面色苍白、消化不良)。需注意:糖尿病患者应少吃(含糖量约10%15%);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(避免引起腹泻)。
4. 石榴:收敛润燥的“红玛瑙”
石榴性温味甘酸,富含维生素C(每100克含约13毫克)、花青素及鞣酸,具有生津止渴、收敛固涩、润燥的作用。秋分前后,天气干燥易导致嗓子干痒、皮肤缺水,吃石榴能补充水分,其鞣酸成分能收敛咽喉黏膜,缓解干痒不适;红石榴中的红石榴多酚还能抗氧化,延缓衰老。适合咽喉不适、皮肤干燥者,尤其适合经常吸烟者(清肺润喉)。需注意:石榴性温,不宜过量食用(避免温热积聚);胃溃疡、便秘、糖尿病患者应少食(含糖量约13%18%)。
5. 柿子:清热生津的“甜柿子”
柿子分为脆柿(清脆爽口)和软柿(甜糯如蜜),富含维生素A、C、胡萝卜素及钾元素,性凉味甘涩,具有清热生津、润肺止咳、缓解秋乏的功效。秋燥时节,吃柿子能快速补充水分,缓解口干舌燥;其果肉软糯,易消化,适合老人小孩食用。需注意:柿子不宜空腹食用(避免形成胃柿石);不宜与螃蟹、白薯同食(避免引起肠胃不适);脾胃虚寒者应少吃(性凉)。
6. 苹果:健脾和胃的“平安果”
苹果性平味甘,富含果胶、维生素C、钾元素及多种矿物质,具有调节肠胃、增强免疫力、补充水分的功效。秋分时节,苹果经过夏季的生长,甜度更高、口感更脆嫩,是“平民水果之王”。果胶能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,促进排毒;维生素C能增强抵抗力,预防感冒。适合所有人群(老人小孩均可),尤其适合肠胃虚弱者(果胶保护胃黏膜)。需注意:苹果皮营养丰富(含大量膳食纤维),建议清洗干净后连皮吃;糖尿病患者应少吃(含糖量约13%15%)。
小贴士:
秋分吃水果需遵循“应季、适量、个体差异”原则:
应季水果(梨、柚子、葡萄、石榴、柿子、苹果)符合节气特点,营养更丰富;
每天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(约12个拳头大小),避免过量;
脾胃虚寒、慢性肠炎、糖尿病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(如少吃梨、柿子、葡萄等凉性或高糖水果)。
通过合理选择水果,既能享受秋日的美味,又能滋养身体,顺利度过秋燥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