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节(亦称五四青年节)源于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,旨在纪念以青年学生为先导的这场反帝、反封建爱国运动,并继承和发扬其倡导的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精神。该节日由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于1939年倡议设立,1949年12月由中央人民政务院正式确定为每年5月4日的中国青年节。
历史背景要点
五四运动的直接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*** 给日本,引发全国激愤。1919年5月4日,北京多所高校3000余名学生齐集天安门 *** ,高呼“外争 *** ,内除国贼”“还我青岛”“取消二十一条”等口号,随后出现“火烧赵家楼”、32名学生被捕等事件。运动迅速扩展,6月5日起上海等地工人掀起大规模 *** ,形成全国性的“三罢”浪潮。最终,北洋罢免曹汝霖、章宗祥、陆宗舆,中国代表拒绝在《凡尔赛和约》上签字。这一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。
节日内涵与当代传承
五四青年节既是对历史的纪念,也是对青年的礼赞,突出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的价值追求,激励青年担当时代使命。各地在节日期间常开展主题纪念、志愿服务、社会实践、成人仪式等活动,弘扬五四精神,服务社会发展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