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嫁女儿有什么风俗

admin

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区,嫁女儿的风俗融合了汉族传统与苗族、侗族等少数民族特色,涵盖提亲、合八字、彩礼、嫁妆、婚礼仪式及婚后习俗等多个环节,既注重家庭联姻的庄重性,也保留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。

1. 提亲:婚姻的正式开端

男方需挑选吉日上门提亲,携带糖果、面条等礼物,由媒人陪同前往女方家表达求婚意愿。女方家会通过观察男方人品、家庭条件等决定是否接受提亲,若同意则进入下一环节。

贵州嫁女儿有什么风俗

2. 合八字:推算婚姻吉凶

双方家长同意后,需交换新人生辰八字,请算命先生推算婚姻缘分及适宜婚期。部分地区会根据八字结果调整婚礼日期,以规避“冲克”等不利因素。

3. 彩礼与嫁妆:礼尚往来的核心

彩礼:男方需向女方家赠送彩礼,内容包括金银首饰(如“三金”:戒指、手镯、项链)、现金(金额因地区经济水平而异,如贵阳普通家庭约1015万元、遵义810万元)、酒水牲礼等,象征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与感谢。

嫁妆:女方家会为女儿准备嫁妆,通常包括床上用品、锅碗瓢盆、衣物等生活用品,部分地区还有母亲亲手缝制的鞋子,寓意“脚踏实地”“家庭和睦”。

4. 婚礼仪式:热闹与传统的结合

闹房:婚礼当天或前夜,邀请亲朋好友到新房庆祝,通过嬉戏、说笑等方式表达对新人的祝福,部分地区认为闹房可“驱邪避凶”。

请客:女方家需亲自下厨,邀请亲朋好友及邻居赴宴,不外出就餐,以示对客人的尊重;男方家也会举办盛大宴席,招待女方亲友。

哭嫁:部分地区(如苗族)有“哭嫁”习俗,新娘出嫁前需哭唱“哭嫁歌”,感谢父母养育之恩,表达对娘家的不舍。

迎亲仪式:新郎需带“婆”(大公鸡)、糯米酒、红布等礼品前往新娘家;新娘穿传统民族服装(如苗族银饰盛装、侗族锦缎服饰),与新郎相互敬茶、交换戒指,向祖先行礼后出门。

5. 少数民族特色习俗

苗族:

上门拜访:婚礼前新郎需到新娘家“认亲”,吃新娘家人准备的饭菜,表达对女方家庭的重视。

不立即洞房:婚礼后新人需与亲友喝酒唱歌至天明,次日新娘返回娘家,住13年后再正式搬入婆家,体现“报答父母养育之恩”的传统。

侗族:

带“婆”:新郎需带一只大公鸡前往新娘家,象征“吉祥如意”;新娘家会准备糯米酒、糯米饭、烟花等礼品回赠。

跳竹竿舞:婚礼上新娘需向新郎敬茶,新郎需表演“跳竹竿舞”,增添婚礼喜庆氛围。

6. 婚后习俗:延续亲情纽带

回门:婚礼后第三天,新人需回新娘娘家探望父母,携带礼品(如烟酒、糖果),表达对娘家的牵挂。

住娘家:部分少数民族(如苗族)新娘需在娘家生活一段时间(13年),期间婆家会定期送粮食、衣物等,待时机成熟再正式接回婆家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