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二十四节气小雪由来

admin

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,每年11月22日或23日(视太阳到达黄经240°时)交节。其名称的由来与古人对气候、降水的观察密切相关,核心是反映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。

1. 名称的核心内涵:雪量未盛

古籍中对“小雪”的解释均围绕“雪量小”这一特征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明确记载: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,未盛之辞”;明代王象晋《群芳谱》亦云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”。这两句话共同说明,“小雪”时节气温已降至足以使雨水凝结为雪,但地表温度尚未足够低,雪量较小、难以积累,因此得名“小雪”。

关于二十四节气小雪由来

2. 起源与农耕文化的关联

小雪节气的设立与古代农耕文明的需求紧密相连。战国时期,人们已开始系统观察节气现象,以指导农业生产。小雪作为冬季的重要节点,标志着天气进一步转冷,降雪逐渐增多,提醒农民进入“备冬”关键期:需完成秋收作物的收割、储存,加固牲畜棚舍以抵御严寒,部分地区开始为小麦浇灌冻水以保护根系。这种对气候与农事的对应认知,是小雪节气形成的重要社会基础。

3. 与现代气象的区分

需要注意的是,节气中的“小雪”与日常天气预报中的“小雪”含义不同:前者是气候概念,代表小雪节气期间的总体气候特征(气温走低、降水形式转为雪但量小);后者是气象术语,指24小时内降雪量≤2.5毫米的降雪(水平能见度≥1000米、地面积雪深度≤3厘米)。这种区分体现了节气对宏观气候规律的,而非具体天气事件的描述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