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普遍认为,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。这一说法源于传统民俗信仰,认为财神掌管人间财富,初五是其诞生之日,因此成为民间迎财神的核心吉日。商家尤其重视这一天,视为“开市大吉”的重要节点,希望通过祭祀财神为新的一年招财进宝。
二、正月初五迎财神的具体习俗
1. 迎财神时间:商家通常在初四深夜或初五凌晨(零时左右)开始仪式,称为“抢路头”(因希望最早接到财神,认为越早越灵验)。普通家庭则在初五清晨进行,打开大门、窗户,燃香放鞭炮,向财神表示欢迎。
2. 供品与仪式:迎财神须供奉羊头(象征“吉祥”)和鲤鱼(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)。部分地区还会摆放元宝、聚宝盆等象征财富的物品。仪式结束后,全家会吃“路头酒”,往往持续到天亮,寓意共享财运。
3. 商家开市传统:旧俗春节期间店铺从初一至初四关门,初五开市。商家会在开市前举行迎财神仪式,认为这一天开市能获得财神庇佑,生意兴隆、财源广进。
三、财神的多元形象与寓意
民间信仰中的财神并非单一神祇,而是分为文财神与武财神两类:
文财神:以比干(殷商忠臣,因“无心”被认为不偏倚)、范蠡(越国谋臣,经商成巨富后隐居,号陶朱公)为代表,象征“公平交易”“智慧生财”,多为文人、商户供奉。
武财神:以赵公明(道教“正一龙虎玄坛真君”,手下有招宝、纳珍、招财、利市四神,主掌财富)、关羽(三国名将,以“义”著称,商家认为其能“镇宅避邪”“招财守财”)为代表,象征“守护财富”“诚信获利”,是商户最常见的供奉对象。
四、迎财神的文化内涵
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,本质是民众对新年的美好期盼,希望通过祭祀财神,送走旧年的贫穷困苦,迎来新一年的财运亨通、生活富足。这一习俗融合了民间信仰、商业文化与传统礼仪,成为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