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水质排行榜2025

admin

2025年,全国水环境质量呈现“整体向好、局部波动”的特征。据生态环境部2025年上半年数据,全国水质优良(Ⅰ—Ⅲ类)的断面比例为89.0%,较去年同期微升0.2个百分点;但水质极差(劣Ⅴ类)的断面比例也略有上升,达到1.0%,涉及36个以上区域,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(COD)、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(主要来自生活污水、农业面源排放及部分工业废水)。

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排名(2025年)

1. 上半年整体排名(前30名)

全国水质排行榜2025

2025年上半年,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地级市以上水质较好前30个城市中,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据10席(占比1/3),成为更大赢家,且全部进入前16名,充分体现其“绿水青山”的治理成效。其中,广西柳州市以优良水质水体占比100%的成绩位居榜首,且连续五年(2020—2025)蝉联全国之一;广西桂林市以同样100%的优良占比位列第二;新疆吐鲁番市(以99.6%的优良占比)排名第三。其他进入前10的广西城市包括崇左市、贵港市、来宾市、百色市、河池市。

2. 一季度具体排名(前30名)

2025年1—3月,广西有5个城市进入全国前10名,分别是:柳州市(第3名)、崇左市(第5名)、贵港市(第6名)、河池市(第8名)、桂林市(第9名);另有5个城市进入前30名(贺州市第11名、梧州市第12名、百色市第13名、南宁市第15名、来宾市第16名)。这一成绩得益于广西持续深化的水环境治理:通过“一河一策”方案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、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预警机制及跨区域协作(如与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广东开展省际河湖联合巡查),推动南流江、九洲江等重点流域水质显著改善。

主要流域水质等级(2025年)

2025年,全国主要流域水质呈现“优等流域占比高、部分流域需改善”的格局:

优等流域(水质为优):长江流域、浙闽片河流(浙江、福建)、西南诸河(澜沧江、怒江等)、西北诸河(塔里木河等),其中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重要水系,整体水质保持“优”;

良好流域(水质良好):黄河流域(经过持续治理,总体保持“良好”)、辽河流域、淮河流域、海河流域(人口密集、经济活跃区域,“良好”已属不易);

轻度污染流域:松花江流域(上半年整体为“轻度污染”,二季度表现垫底,主要因农业面源污染(春季融雪后农田排水)导致高锰酸盐指数、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)。

海水水质较好的沿海城市(2025年)

2025年,全国沿海城市海水水质排名中,三亚(海南)以海水透明度达12米以上、拥有“玻璃海”景观(蜈支洲岛、亚龙湾)连续多年位居之一;汕尾(广东)近岸海域水质常年保持一类标准(红海湾、金町湾);北海(广西)银滩24公里海岸线沙质如银,涠洲岛火山岩海域水质清澈,入选全国水质优等级;惠州(广东)、厦门(福建)、大连(辽宁)、威海(山东)、文昌(海南)、万宁(海南)、防城港(广西)也进入“中国海水最干净的十大沿海城市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