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六,又称“马日”,是我国古代民间极具特色的“送穷”岁时风俗,核心是通过一系列仪式送走象征贫穷困苦的“穷鬼”(又称“穷子”),祈求新一年生活富足、远离霉运。其习俗融合了清洁、祭祀、祈福等多重内涵,以下是具体流程:
1. 扫尘挹肥:彻底清扫,清除“穷气”根源
正月初六是春节假期后正式开始日常劳作的日子,古时称为“挹肥”。自正月初一至初五,民间素有“不扫地、不倒垃圾”的禁忌,生怕“倒掉福气”。初六这天需进行彻底的大扫除:不仅要清扫房间的各个角落,更要重点清理春节期间积累的厕所污秽(古时旱厕粪便堆积)。这一过程既是为了保持环境整洁,更象征着“扫除穷气”——将旧日的贫穷与晦气统统扫地出门。部分地区还会将厕所清扫后的积肥运到田间,寓意“下田备春耕,穷气送出门”,衔接新一年的农耕生产。
2. 弃破衣、烧秽物:以“火烧”仪式送穷
民间认为,“穷鬼”喜欢穿破衣烂衫、喝稀饭,即使给新衣服也会故意扯破或烧洞。初六这天需将家中破衣烂衫、污秽杂物、正月里积攒的垃圾等“穷”的象征物集中起来,拿到门外或路口用火烧掉。有些地方还会 *** “煎饼”“芭蕉船”,并点燃明烛,一同焚烧,寓意“送穷鬼上路”——让穷鬼带着这些“旧物”远离家门,不再纠缠。
3. 祭祀厕神:祈求“五谷轮回”顺遂
正月初六也是“厕神”下凡的日子(厕神又称“三霄娘娘”,掌管五谷轮回与厕所清洁)。古时人们相信,厕神会在这天检查家庭卫生,若厕所脏乱,便会带来“穷气”。清扫厕所后,需祭拜厕神:摆放水果、鲜花等供品,祈求厕神保佑家庭“五谷丰登、生存不息”。这一习俗既体现了对卫生的重视,也寄托了对“富足生活”的向往。
4. 开市大吉:商家重启营业的“吉庆仪式”
初六是旧时商家正式开市的日子,寓意“六六大顺”。商家会在门板上张贴“开市大吉,万事亨通”的大红对联,营业前大放鞭炮,营造热闹氛围。部分地区还会请“全可人”(父母、丈夫、孩子、公婆俱全的妇人)到店内溜达,说些“招财进宝、生意兴隆”的吉祥话,祈求新一年生意红红火火、财源广进。
5. 外出“朝外走”:圈住幸福与吉祥
民间有“三六九,朝外走”的传统,初六这天人们会选择去公园、广场、商城等人多的地方游玩。游玩时需将出行、游玩、回家的路程设计成圆形,寓意“团圆美满”——既象征着将“穷气”留在户外,也期盼新一年能“圈住幸福、求财到手”,办事有始有终。
这些习俗虽带有传统色彩,但核心都是人们对“辞旧迎新、摆脱贫困、迎接美好生活”的期盼。如今,随着时代变迁,部分仪式简化,但“送穷”的美好寓意仍在延续,成为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