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七夕节保留了众多传统习俗,核心围绕“乞巧”“祈福”与“传承”,具体包括:
乞巧活动:女子通过穿针乞巧(赛巧,比拼穿七孔针的速度)、投针验巧(将针放于“鸳鸯水”水面,看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)、蜘蛛网乞巧(观察瓜果上的蜘蛛网是否成形)等方式,祈求获得织女般的巧手;还有“种生乞巧”,提前几天种植粟米等作物,待发芽后象征生育能力与生活繁荣。
拜织女仪式:少女、 *** 们提前约定,在月光下设案,摆放茶、酒、水果、五子(桂圆、红枣等)及鲜花,向织女星默祷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观云乞巧:人们登上山坡或高地,观察天空云彩,尝试从中寻找与心愿相关的图案(如牛郎织女相会、花朵等),反映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。
特殊饮食: *** “巧果”(油、面、糖、蜜制成的小甜点,象征美好爱情)、“花瓜”(雕刻或装饰后的瓜果)、“笑靥儿”(面制点心)等巧食,庆祝七夕节。
阜阳七夕当代特色活动
近年来,阜阳结合传统与现代,推出多项特色活动,推动文明婚俗与文化传承:
婚姻登记服务升级:七夕当天,阜阳市民政局统筹各县市区开通预约分流、材料预审渠道,增设登记窗口、延长服务时间,配备防暑降温物资与急救设备;实行“全国通办”(新人持身份证即可办理),简化证明材料。全市共有数百对新人登记结婚(如2025年824对),部分地区举办集体颁证仪式(如颍上县、颍泉区),邀请特邀颁证嘉宾为新人体验庄重仪式,并赠送“新风盲盒”(含手捧花、景点门票、家风读本)、纪念婚书等伴手礼。
文明婚俗宣传: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传播文明理念。线上利用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发布《文明婚俗倡议书》、解读婚俗改革政策;线下在婚姻登记处设置宣传展板、悬挂横幅、发放《婚事新办倡议书》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》等手册,引导新人“拒绝天价彩礼、不搞铺张浪费”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: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,如颍州区的“七夕故事·新风传情”社区思政故事(弘扬零彩礼、幸福家庭理念)、颍泉区的“简婚不减爱、曲艺传新风”艺术化宣讲(用曲艺传递孝老爱亲、邻里和睦理念)、临泉县的“七夕来探宝 文脉共传承”奇妙夜(趣味闯关结合历史文化体验)、太和县的“花香映鹊 书伴七夕”(插花、剪纸、读书分享活动)、颍上县的“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婚嫁伴幸福”主题宣传(金婚老人讲婚姻故事)等,涵养相亲相爱婚恋观,推进移风易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