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人员要求:守灵人以直系亲属(子女、孙辈)为主,需身体健康、能昼夜值守;特殊人群需回避:孕妇、产妇、流产者(身体虚弱,易受悲伤氛围影响)、新婚未出百天者(需带红白孝布避喜煞)、未成年儿童(无法承担守灵责任);传统中“妇人和未成年小孩”虽需守灵,但新媳妇(过门三天内)、婴儿(吃奶)、幼儿(不会说话)等除外。
2. 着装规范:需穿素色服饰(如黑色、深蓝色),忌鲜艳颜色(如红色、粉色)、夸张配饰(如项链、耳环);男士不可穿短裤,女士不可穿裙子、高跟鞋;严禁披头散发、浓妆艳抹,以庄重、肃穆为原则。
3. 行为禁忌:守灵时保持肃静,忌大声喧哗、嬉笑打闹、议论是非(对逝者不尊重,也会影响其他吊唁者);禁止触碰逝者遗体或遗物(传统认为会带走逝者运气);不得在灵堂内使用电子设备(如手机外放视频、玩游戏),干扰守灵氛围。
4. 守护核心任务:① 防动物干扰:传统认为猫、狗等动物“通灵”,其静电会 *** 遗体,甚至导致“诈尸”(科学解释为静电引发肌肉收缩),需提前驱赶;② 守护长明灯:灯象征“指引逝者归路的明灯”,需全程点亮,熄灭则视为不吉(传统认为会给家人带来灾祸);③ 续香烧纸:香代表“天、地、人”的连接,需不断续燃(香灭则暗示“香火中断”);烧纸是为逝者提供“阴间生活保障”,表达后人的牵挂。
二、守灵的常见禁忌
1. 人员禁忌:上述提到的孕妇、产妇、新婚者、儿童等需回避,避免对自身或逝者不利。
2. 言行禁忌:忌说“死”“埋”“走了”等直白词汇,宜用“走了”“离开了”“安息”等委婉语;忌在灵堂内打牌、(亵渎逝者,影响吊唁氛围)。
3. 环境禁忌:灵堂内忌摆放鲜花(传统认为鲜花会“招引灵魂”,让逝者不愿离去)、水果腐烂(易滋生细菌,影响卫生);忌猫、狗等动物进入(避免静电或“附身”传说)。
4. 其他禁忌:守灵期间忌办喜事(如结婚、生子,认为“喜冲白”会带来厄运);忌夫妻同房(传统认为“不孝”,会冲撞逝者灵魂)。
三、守灵之后发丧的时间
1. 传统常规天数:传统礼制“三日而殡”(《礼记·问丧》),即逝者去世后停灵3天,守灵通常同步进行,3天后举行安葬仪式。这源于古人对“灵魂归来”的信仰——认为逝者头三天会回家探望,子女需守候;同时也是为远亲奔丧、准备葬礼(如入殓、搭灵棚、通知亲友)留出时间。
2. 特殊情况调整:若需等待远方亲友(如海外亲属),或风水先生测定“吉日”超过3天,守灵时间会延长至5天、7天(如部分地区遇“三煞日”“五黄日”需避开);城市中因火葬场预约、工作繁忙等因素,守灵时间常缩短至12天(多为出殡前一晚,俗称“坐夜”)。
3. 地域与民族差异:南方江浙、福建等地受“快节奏”影响,守灵多为12天;藏族、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因宗教信仰(如佛教“超度”仪式),守灵时间更长(可达7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