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嫁女儿有什么风俗

admin

贵阳的婚俗融合了汉族传统与少数民族(如苗族、侗族)特色,以下是主要的风俗流程及细节:

1. 提亲:婚姻的正式开端

男女双方感情稳定后,男方需请媒人向女方提亲(现代也可通过 *** 、微信等方式)。媒人会携带糖果、面条等“开口茶”礼品,向女方家庭介绍男方家境、诚意及婚恋意向。若女方同意,会留媒人吃饭,但暂不收礼物,表示“需征求舅家及亲房意见”;若不同意,则委婉告知“女儿还小,需多学见识”。

贵阳嫁女儿有什么风俗

2. 合八字(讨庚):确定婚姻缘分

双方家长同意后,男方需请算命先生选取黄道吉日,将吉日告知女方。随后,男方挑着酒、肉、衣物等礼品前往女方家,送上写有男方生辰八字(乾造)的红纸帖,女方则回写女方八字(坤造),合为“庚书”。若女方给“假八字”,则表示需推迟婚期;若给“真八字”,则请算命先生合婚,确定结婚吉日。

3. 打嫁奁:女方父母的“压箱底”心意

无论贫富,女方父母都会为女儿准备“全堂嫁奁”,包括内房(花柜、楠木箱子、床柜、被条等,至少五床以上)、火堂屋(碗柜、小方桌、脸盆、火盆锅)、堂屋(大四方桌、长板凳)等家具。做嫁奁前需“开黑”(祭鲁班),家具用红色油漆漆制,象征红火喜气。部分地区还有陪送农具(如晒席、锄头)的习俗,寓意女儿婚后能持家。

4. 打婚床:寓意“早生贵子”的仪式

婚床需由“福人”(父母健在、儿女聪慧) *** ,床枋木优先选枣子树(早生贵子)、柿子树(多儿多女)、柏香木(贵气)或梨木(夫妻和美)。床的长宽讲究“六六”(六尺六寸长、四尺六寸宽),象征“福禄”。床做好后,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、生漆油亮,木匠会给主人赐吉语(如“百年好合”),主人需给喜钱、围腰等谢礼。

5. 哭嫁:离别之情的倾诉

婚前半月,新娘需“开声”哭嫁,内容包括哭爹娘(感谢养育之恩)、哭哥嫂(不舍亲情)、哭姐妹(告别玩伴)、哭媒人(调侃媒人的“撮合”)。哭嫁以悲切的哭声、叙事诗形式进行,是女方家亲朋好友的“大合唱”——被哭者会丢上35元钱,表示谢意。民间认为“不哭不体面,不哭不兴旺”。

6. 花圆酒:婚礼前一天的喜庆宴席

结婚前一天,女方家举办“花圆酒”(意为“花好月圆”),邀请亲朋好友赴宴。礼物多为布匹、服饰、盆碗、钱银等,干爹、亲嫂需送被条、服饰。开宴时,需等“舅家”(最亲最尊的亲戚)坐“头班席”;新娘需到席间“游哭”(逐一感谢客人),若遇长辈劝慰,易引发伤感。

7. 露水衣:避邪的“吉祥装扮”

新娘临上轿前,需穿“露水衣”(红色上衣、鞋子、帕子、裙子、伞),寓意路上避开邪神野鬼。传说古时有土司抢亲,仙女搭红帕、穿红衣救下新娘,此后露水衣成为女方出嫁的必备服饰。

8. 迎亲与“踩脚后跟”:侗族特色环节

贵阳东南一带侗族有“夜娶”“夜嫁”习俗——迎亲队伍深夜举着松明火把,唢呐锣鼓相伴,像一条“火龙”前往女方家。途中需经过“歌卡”(女方团寨大门),迎亲与女方歌手需对歌(如天文地理、事态政策),对答如流方能进入。新娘头戴侗帕、颈挂项圈、身着大襟花边盛装,右手举桐油纸伞(避邪),途中若遇其他迎亲队伍,新人需交换腰带(订交换喜)。

9. 回门:婚后三天的“感恩之旅”

婚礼结束后3天内,新人需“回门”(回新娘娘家),需在中午前到达。回门时需带礼品(如烟酒、糖果),女方家会准备宴席款待。回门后,新人需当天离开,不能在娘家过夜(传统认为“过夜不吉利”)。

以上风俗既有汉族传统的内核,也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特色,体现了贵阳地区对婚姻的重视与祝福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