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有什么祭祀的节日吗

admin

上巳节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三月祭祀节日,核心活动为“祓禊”(fú xì)——人们在农历三月初三前往水边,用香草沐浴、清洗身体,以驱除邪祟、预防春季疾病。魏晋以后,上巳节固定在三月三,逐渐融合踏青、曲水流觞(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上,任其漂流,停在谁面前则饮酒赋诗)等习俗,成为集祭祀、社交、娱乐于一体的节日。唐代诗人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即记录了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三兰亭雅集的盛况。

2. 黄帝祭典(三月三)

“三月三,生轩辕”是民间对黄帝诞辰的传统说法,各地多举行盛大祭典纪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。其中,河南新郑的“黄帝拜祖祭典”最为著名,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祭典遵循“盛世礼炮、敬献花篮、净手上香、行施拜礼、恭读拜文、高唱颂歌、乐舞敬拜、祈福中华、天地人和”九项仪程,庄重肃穆,彰显对祖先的缅怀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。

三月有什么祭祀的节日吗

3. 黎族三月三

黎族三月三又称“爱情节”“祭祖节”,是海南黎族同胞祭祀祖先、祈求幸福的重要节日。节日期间,人们身着传统盛装,携带米酒、竹筒饭前往祖先墓地祭拜;青年男女通过对歌、跳舞寻找意中人,互赠信物定情。黎族“三月三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展示黎族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4. 壮族三月三(歌圩节)

壮族三月三又称“歌圩节”,以“以歌传情、以歌择偶”为核心特色。人们聚集在歌圩(露天歌场),通过唱山歌表达爱慕、交流情感,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相识、相恋。还有抛绣球(将绣有图案的彩球抛向心仪对象)、碰彩蛋(用彩蛋相互碰撞,寓意“蛋碰蛋,情相连”)等习俗,同时祭祀祖先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壮族“三月三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5. 畲族三月三(乌饭节)

畲族三月三又称“乌饭节”,是为纪念畲族先民英雄雷万兴而设的节日。节日期间,家家户户用乌稔树叶汁液浸泡糯米,蒸制乌黑发亮的乌米饭,用于祭祀祖先。人们还会穿上传统服饰,举行“落寮盘歌”(在村寨中摆歌台对歌)、“山哈歌会”(山哈为畲族自称,意为“山里的客人”),以歌为媒,传承民族文化。畲族“三月三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6. 布依族三月三

布依族三月三意为“向善”,是布依族同胞祭祀社神、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。节日期间,人们前往山上举行祭祀仪式,供奉五色花米饭(用天然植物汁液染成,象征吉祥),感恩祖先与自然的馈赠。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寻找伴侣,表达对美好婚姻的向往,同时开展打陀螺、丢花包等传统活动。

7. 合浦三月三(古俗)

广西合浦的三月三保留了古代“祓禊”遗风,虽不再沿袭水边沐浴,但仍有驱秽辟邪的习俗——人们将鸡屎藤(一种藤本植物,具有祛风除湿、消食化积的功效)、三叉苦藤挂于门头,寓意清除冬季积滞、迎接新春。还有煮鸡屎藤糖水(用鸡屎藤绞汁与米粉煮制)的食俗,既符合食疗理念,也增添了节日氛围。合浦旧时还有“三月上巳拔禊”(在水边举行祓除仪式)的记载,至今仍在民间流传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