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姓是中国乃至全球人口规模庞大的姓氏之一,其起源多元,主要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脉络:
1. 主流起源:嬴姓后裔,得姓始祖为李利贞
李姓的血缘先祖可追溯至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皋陶(gāo yáo)。皋陶在尧、舜时期担任“理官”(掌管刑法的官员),因官得姓,其后代以“理”为氏。商纣王时期,理氏族人理徵因直言进谏触怒纣王,被处死;其子理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亡,途经今河南鹿邑一带时,靠采摘李子(木本植物果实)充饥得以存活。为感激李子的救命之恩,同时躲避纣王的追杀,理利贞便以“李”代“理”,改理氏为李氏,成为李姓的得姓始祖。老子李耳(李聃)是理利贞的十一世孙,被尊为李姓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。
2. 其他起源:姬姓与其他民族改姓
除嬴姓起源外,李姓还有以下重要来源:
姬姓起源:商朝时期,周的同姓后裔巴人(居钟离山,今湖北长阳西北)被周武王封于巴(今重庆巴南区),建立巴子国。公元前306年,巴人南迁四川建立大成国(史称“成汉”),这是李姓在中国建立的之一个政权。部分学者认为,巴人以虎为图腾,“虎”在巴语中读“李”,后依音改姓李。
少数民族改姓: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,北方游牧民族(如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等)及西域、西南少数民族因内附、赐姓或汉化等原因,逐渐融入李姓。例如,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,鲜卑族“叱李氏”改姓李;唐朝时,党项族首领李思恭因平黄巢起义有功,被赐姓李,建立西夏政权;犹太人、波斯人等外国人也有多支改入李姓。
3. 发源地:河南鹿邑
多数史料及研究认为,李姓的核心发源地是今河南省鹿邑县。鹿邑是老子李耳的故里,也是李利贞后代的定居地之一。早在先秦时期,李姓就已在此形成聚居群落,此后逐渐向全国扩散。
综上,李姓的起源融合了血缘传承、图腾崇拜、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,其中嬴姓后裔李利贞改姓为李是主流脉络,而姬姓起源与少数民族改姓则丰富了李姓的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