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巳节为什么是情人节 上巳节要做什么

admin

1. 民俗传统中的求偶与定情场景:上巳节的核心习俗之一是“祓禊”(水边沐浴祛邪),而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青年男女的社交盛会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生动描绘了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踏青相会、嬉戏玩笑的场景——“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勺药”(男女互相调侃,赠送芍药定情)。这种开放、自由的恋爱氛围,使上巳节成为古代社会少有的“爱情节日”。

2. 生殖崇拜与生育祈愿:上巳节早期与“祭祀高禖”(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)的巫术活动密切相关。古人通过这一仪式,祈求婚姻美满、生育兴旺,体现了对生命繁衍的重视。这种生殖崇拜的内涵,进一步强化了上巳节与“爱情、婚姻”的关联。

3. 比西方情人节更早的浪漫传统:上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(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),而西方情人节(圣瓦伦丁节)起源于公元3世纪。上巳节中“士女相会、互赠芍药”的浪漫习俗,比西方情人节早了一千余年,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重要载体。

上巳节为什么是情人节 上巳节要做什么

二、上巳节的传统习俗

1. 祓禊(水边沐浴祛邪):古时人们认为三月水边阳气旺盛,兰草、香蒲等香草有驱邪避疫之效,因此在农历三月初三(魏晋后固定)到水边沐浴,用兰草洗身、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,以祛除冬季积垢和陈疾,祈求新年健康。这一习俗源于上古巫术,后逐渐演变为春日清洁活动。

2. 祭祀高禖(祈求婚姻生育):高禖是古代传说中的“婚姻之神”与“生育之神”,上巳节期间,人们会在郊外举行祭祀仪式,供奉牲畜、美酒等祭品,祈求高禖保佑婚姻顺利、早生贵子。这种习俗与古代“多子多福”的观念紧密相连。

3. 曲水流觞(文人雅集):魏晋时期,上巳节的文化内涵从“驱邪”转向“雅集”。文人雅士们临水设席,将酒杯放入上游水流中,酒杯顺流而下,停在谁面前,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。最著名的是王羲之与41位友人举行的“兰亭之会”,留下了被誉为“天下之一行书”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
4. 郊外游春(男女相会):上巳节正值暮春时节,草长莺飞,人们结伴到郊外踏青、赏花、放风筝。青年男女借此机会相会,通过对歌、抛绣球等方式表达爱慕之情,如广西壮族的“三月三”歌圩节,仍保留着“对歌择偶”的传统。

5. 特色饮食(祈福康健):上巳节的饮食多与“祈福”相关。例如,湖南、湖北等地有“荠菜煮鸡蛋”的习俗,认为荠菜(又称“地菜”)能清热解毒、祛病延寿,煮鸡蛋寓意“吃了石头都踩烂”(身体强壮);壮族则有“五色糯米饭”,用红兰草、黄饭花等植物汁液浸泡糯米,做成红、黄、黑、紫、白五色,象征吉祥如意、人丁兴旺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