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句俗语反映了古人对节气与气候关系的精准,核心是区分“节气意义上的秋”与“气象意义上的秋”。
从节气看,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之一个节气(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),标志着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的转折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。但从气候看,立秋仍处于“三伏天”(尤其是末伏)期间,暑热未消,天气依然炎热,尚未达到气象学上“凉爽秋季”的标准。而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(公历8月23日左右),“处”意为“结束”,标志着“三伏天”正式收尾,气温开始持续下降,昼夜温差加大,真正的凉爽秋季就此开启。“立秋不是秋”强调立秋时暑气未消,“处暑才是秋”则点出处暑才是暑去凉来的转折点。
立秋后的天气特点
立秋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夏季向秋季的过渡阶段,天气呈现“暑热未消、逐渐转凉”的特征:
1. 整体气温仍高:立秋处于“三伏天”末尾,副热带高压仍控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,天气晴热,部分地区更高气温可达35℃以上(如江南中西部、华南西部、四川盆地),民间称此为“秋老虎”。
2. 昼夜温差开始加大:随着阳气渐收,夜晚凉风渐起,昼夜温差逐渐增大(如北方地区早晚可能降至20℃左右),但白天仍有较强日照,体感仍较闷热。
3. 降水逐渐减少:立秋后,全国多数地区降水天数和降雨量较夏季有所减少(西北、青藏高原、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低于40mm),但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、冷暖气流交汇影响,仍可能出现阵雨、雷阵雨或短时强降水。
4. 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:立秋后每降一次雨,气温会随之下降一定幅度,这是因为雨水蒸发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,加上后续冷空气的渗透,天气会逐渐转凉,但这一过程需持续到白露节气后才会愈发明显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