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(星期六),农历为二零二五年五月廿六,当日北京时间10时42分迎来夏至节气。
夏至的传统风俗
1. 夏至面:南北共享的“尝新”仪式
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核心食俗。夏至前后,新麦刚完成收割,吃面既是对新粮的品尝,也寓意着丰收的喜悦。不同地域的面条形式各有特色:北方多食打卤面、炸酱面,面条筋道搭配浓郁浇头;西北地区流行吃粽,用新麦面粉 *** ,内包红枣、豆沙等馅料;南方部分地区则有薄饼卷青菜、豆荚、豆腐及腊肉的吃法,祭祖后与亲友分享,传递团圆之意。
2. 互赠扇子与脂粉:传递清凉与美好
夏至日,古代女子有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的习俗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记载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 扇子用于生风,帮助驱散夏日湿热;脂粉则涂抹于身,吸收体热产生的浊气,预防痱子。这一习俗不仅实用,更承载着“扇走小人、趋吉避凶”的美好寓意,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。
3. 吃“长命菜”: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
“长命菜”即马齿苋,是夏至时节的时令野菜。其茎红叶绿、多汁肥厚,具有清热解毒、散血消肿的功效。明代《酌中志》提到“夏至伏日,戴草麻子叶,吃长命菜,以消百病,益于长命”,因此古人常在此日采挖马齿苋,凉拌、煮粥或做馅食用,祈求健康长寿。
4. 祭祀纳祥:祈求平安与丰收
夏至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有祭神祭祖的传统。家中有病人的家庭会前往药王庙祈求康复;农民则到龙王庙上香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;商人则去关帝庙、财神庙拜祭,希望生意兴隆。祭祀时,人们燃香烧纸,表达对平安顺遂的期盼。
5. 其他应季习俗:贴合生活的智慧
吃冷食:夏至临近三伏天,北京等地有喝“井拔凉”(从深井中刚提上来的凉水)、吃凉粉、绿豆糕、豌豆黄等冷性食物的习惯,帮助身体降温,预防暑热疾病。
蒿草熏蚊:用晒干的蒿草点燃,利用其气味驱赶蚊蝇。这种 *** 天然环保,是古代夏季防蚊的重要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