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小寒节气于公历1月5日(星期日)正式开始,具体时间为10时32分31秒(农历甲辰年腊月初六)。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也是冬季第5个节气,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启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°,北半球热量持续散失,气温处于全年更低阶段。
小寒养生要点
1. 饮食:补肾驱寒,温热为宜
小寒时节应遵循“秋冬养阴、温阳补肾”的原则,多吃益肾温热的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山药、黑豆、黑芝麻、核桃、黑木耳、香菇、鹌鹑蛋等。其中,羊肉是小寒温补的首选,可搭配当归、生姜 *** “当归生姜羊肉汤”(出自《金匮要略》),具有温中补虚、祛寒止痛的功效,适合气血不足、畏寒怕冷者;黑色食物(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)能入肾补肾,增强体质;板栗可炖鸡汤,具有养胃健脾、补肾益气的作用。冬季干燥,应避免过量食用辛辣上火食物,多吃水果(如橙子、梨子)、蔬菜(如白萝卜、莲藕),补充维生素和水分。
2. 起居:早睡晚起,护阳蓄阴
冬季宜“早卧晚起,以待日光”,小寒时节更应延长睡眠时间(如每天多睡1小时),保证充足休息,利于阳气潜藏、 *** 蓄积。需重点保暖“四部位”——头、颈、背、脚:头为“诸阳之会”,外出戴帽子可避免寒邪侵袭;颈部是阳气流通通道,戴围巾可防止寒从项入;背为“阳脉之海”,穿保暖背心能守护阳气;脚为“人体之根”,穿厚袜、棉鞋,睡前用40℃左右热水泡脚(1520分钟),可促进血液循环、增强抗寒能力。
3. 运动:适度锻炼,避免大汗
冬季运动可舒筋活络、畅通血脉,但需注意“毋泄皮肤”(避免大汗淋漓),选择低强度、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。运动前需做好热身(如拉伸四肢、转动手腕脚踝),避免肌肉拉伤;运动时间建议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(气温较高时),避免清晨或深夜外出。
4. 情志:静神少虑,畅达乐观
小寒时节阳气蛰伏,情绪宜保持平稳,避免大喜大悲。可通过读书、听音乐、写字、散步等文体活动调节心情,增添生活乐趣,促进阳气内敛,为来年春季阳气升发做好准备。
5. 保健:引补过渡,穴位调理
小寒是冬季进补的关键期,但肠胃需适应过程,建议先“引补”(如吃陈皮、砂仁等健脾开胃药物),增强肠胃功能后再进补。可通过艾灸或 *** 穴位增强御寒能力:
百会穴(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): *** 可升阳举陷、醒脑安神;
气海穴(脐下1.5寸): *** 可培补元气、益肾固精;
劳宫穴(手掌心,第2、3掌骨之间):按压可强壮心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