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佛教核心节日:卫塞节(佛吉祥日)
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重要节日,汉传佛教界称为“佛吉祥日”,国际上则名为“卫塞节”(VESAK DAY,梵文意为“月圆”)。这一节日源于对释迦牟尼佛一生三大关键事件的纪念——诞生(古印度蓝毗尼花园月圆夜)、成道(菩提树下悟道)、涅槃(拘尸那迦城娑罗双树下圆寂),三者均在五月月圆日发生,后世佛教徒遂将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定为统一纪念日。
卫塞节不仅是佛教徒的信仰盛典,更被联合国认可为“联合国卫塞节”(1999年第5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),成为全球性的文化和睦节日。在东南亚、南亚等佛教国家(如斯里兰卡、泰国、缅甸),这一天是全民参与的公共假日,寺院会举行盛大法会,信众通过供灯、诵经、布施、放生等形式,祈愿世界和平、众生离苦得乐。
汉传佛教中,卫塞节也与“结夏安居”传统结合: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为安居期,僧众闭关修道,信众可通过供养衣物、饮食、卧具、医药“四事”,积累福慧资粮。
2. 道教重要纪念日:钟离帝君圣诞
农历四月十五在道教中是“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”钟离权的圣诞日。钟离权为道教全真道“北五祖”之一,传说其为东汉名将,后辞官修道,得汉钟离点化成仙,著有《破迷正道歌》《灵宝毕法》等经典,主张“性命双修”,对道教内丹术发展影响深远。
道观会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法事,信徒通过焚香、礼拜、诵经,祈求神灵护佑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,同时传承道教“慈悲济世”的精神。
3. 民间传统习俗:祈福与养生
农历四月十五融合了佛道文化与民间智慧,衍生出丰富的习俗:
饮食寓意:豆腐因与“兜福”谐音,成为“福气”的象征,家家户户会 *** 凉拌豆腐、麻婆豆腐等菜肴;面条象征“健康长寿”,寓意生活绵延顺遂;福糕(糯米粉加红枣、豆沙等制成)则以“甜糯”口感传递“幸福美满”的期许。
祈福活动:民间会前往寺庙、道观或祈福场所,手持香烛叩拜,祈求平安健康;部分地区(如广西玉林)会举办“寒山诞”庙会,祭祀寒山三圣,吸引十万民众参与,成为当地特色民俗。
养生要点:此时正值立夏前后,阳气旺盛但湿气渐重,民间有“四月十五天气新,养生防病要当心”的谚语。传统习俗包括:用南烛叶浸泡糯米 *** “乌米饭”(祛风解毒)、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“艾草糍粑”(逐寒湿)、煮“薏仁红豆汤”(健脾祛湿),以及庭院驱虫(撒石灰或艾草灰)、系五彩绳(祈福避灾)等。
忌讳提醒:传统观念中,农历四月十五为“望日”(月圆),忌讳借钱(视为“散财”)、嫁娶(“望日不娶亲”)、吵架(避免晦气),同时需保持平和心态,避免杀生,以积聚福报。